ENG

萬眾齊心 嚴防新沙士(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南韓爆發被稱作新沙士的中東呼吸綜合症,至今造成三十五人染病,逾千人被隔離。更有患者經香港進入廣東惠州,令粵港兩地政府立即戒備,嚴防新沙士傳入兩地。經歷過二○○三年沙士爆發,香港人至今猶有餘悸,對死亡率高達四成的新沙士更不敢掉以輕心,政府及社會各界都應全面合作,嚴防疫症。

地區親子嘉年華 (黃耀聰) – 評論文章

甚麼是親子教育?「子」是指子女,「親」就是指子女以外的家庭內部成員,主要指子女的父母。親子教育不同於我們通常理解的以家長為中心的「家庭教育」和以兒童為中心的「兒童教育」,其核心內容是父母與其子女相互尊重、共同教育、一起成長。親子教育是指通過對父母的培訓和提升而達到的對親子關係的調適,從而更好地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的一種培訓方式。

本土派無情 泛民無影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在港逾期居留九年,身世坎坷的懷仔到底應否獲政府酌情授予居港權,引起社會高度關注,討論的激烈程度絕不亞於回歸初期的吳嘉玲、談雅然、莊豐源等案。但不知道大家有否注意到一個微妙的分別,過去多宗涉及居留權的事件,泛民都會發動龐大的社會輿論壓力,為弱勢、為爭取居留權的人士出頭。今次懷仔事件,網民尤其是「本土派」激進分子對懷仔殘酷攻擊,令人心寒,更令人側目的是一班泛民中的人道主義者在事件中噤若寒蟬,連泛民的社福界代表也鴉雀無聲!

拋棄區分求共對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也是最壞的時代。」英國已故文豪狄更斯這句話也是今天香港的真實寫照。說這是最好的時代,是隨着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國力與日俱增,為香港帶來空前的發展機遇和龐大商機;說這是最壞的時代,是政改爭拗激化深層次矛盾,社會前所未有的撕裂,在沒完沒了的內鬥內耗中,香港的競爭力每況愈下,邊緣化危機日甚一日。香港將往何處去,取決於我們每一個港人的選擇。

張曉明為「兩難」議員指出路 溫和反對派應順民意支持普選 (林建岳)

目前,一些溫和反對派議員對於是否支持政改存在「兩難」,心態患得患失,主因是未能以宏觀角度權衡政改的利害得失,以為綑綁否決是安全系數最高的選擇。在中央官員周日與立法會議員見面的會議上,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對於仍感投票「兩難」的議員,提出五點供他們考慮,包括香港主流民意、議席得失、對立法會普選的關聯影響、對經濟民生的影響以及與中央政府的關係。

通過政改為社會癒合創造契機 (梁君彥) – 評論文章

今年4月底,政府提出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的具體建議,立法會隨即成立小組委員會審議。可惜,經過社會漫長的討論和大多數民意支持下,政府仍未取得立法會三分之二多數議員的支持,要於7月休會前通過政改方案的議案,似乎並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