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基本法》框架下的三權制衡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近日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一場《基本法》研討會中發言時提及一國兩制下,香港實行的制度乃行政主導、三權互相配合、互相制衡,並提及特首擁有「超然」於行政、立法之上的特殊地位。泛民中人將其演繹成為行政長官是「土皇帝」,特首可「凌駕」於法律之上等等。

市場主導須扶持 自毀前程堪憂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一度沉寂數月的「反水貨客」運動又死灰復燃。所謂「反水貨」、「光復上水」等運動,打着「捍衞本土利益」的幌子,以離間內地與香港關係,將民生問題政治化為實。事件再引起社會關注及媒介傳播,恐怕對香港的旅遊之都形象進一步打擊,相信未來幾個月的旅遊及零售業數據均不容樂觀,特區政府必須重視問題,審視旅遊政策,支持旅遊業發展。

經濟下滑警號起須防激進害港 (方平) – 評論文章

最新的日經8月份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4.4,跌至2009年初以來最低,7月份的數據為48.2,顯示本港的經濟情況正快速轉差,響起警鐘。零售、旅遊業下跌的情況較為顯著,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本港7月零售銷貨總額按年跌2.8%至376億元,綜合1至7月則累計下跌1.8%。

抗戰勝利日 豈止是假期?(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昨日,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北京。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閱兵大典,一萬二千名官兵雲集天安門,三軍儀仗隊的颯爽英姿,矯健威武的步操、先進的武器裝備……一個國力強大的國家,充分展現在世人面前。能夠站在觀禮台上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我感到十分榮幸。

善用香港優勢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盧偉國) – 評論文章

「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藍圖,體現了中國在經濟全球化環境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致力促進新型的區域經濟合作,達至基建設施、貿易物流、金融投資等方面的互聯互通,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而透過深化與港澳台合作,發揮地區的獨特優勢,積極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不僅能夠令香港優化產業結構,加強整體競爭力,更能為新一代向上流動創造更多機遇。

如何從港珠澳橋獲最佳效益?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近日有數則新聞與港珠澳大橋相關,再次引發一些人所謂「大白象工程」的議論,亦有人質疑香港在鄰近地區的競爭中會否被邊緣化,筆者認為值得認真探討。據報道,特首梁振英在八月十二日率領問責官員訪問珠海時,珠海市委李嘉書記透露,大橋的內地主要工程預計明年基本完成。

港獨絕非選項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政改表決之後,學民思潮提出《基本法》2047 年後的延續問題,更得到公民黨和應。2047只是反對派在「後政改時代」打造的偽命題,但有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兼港區人大代表接受報章訪問時曾以香港2047 年後何去何從為命題,提出3 個選項:一國一制、一國兩制或者獨立。不過,討論2047 年後以香港獨立為其中一個選項,正正墮入激進分子設下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