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不是本土派的專利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國家身分和地區身分,兩者向來都沒有衝突,我們既是中國人,也是香港人。中國幅員廣闊,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文化,各具特色,可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華文化正正因為百花齊放,包容並蓄而精采瑰麗。而香港經歷百多年英國殖民統治,得以成為中西文化薈萃的東方之珠,更為中華文化錦上添花。
國家身分和地區身分,兩者向來都沒有衝突,我們既是中國人,也是香港人。中國幅員廣闊,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文化,各具特色,可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華文化正正因為百花齊放,包容並蓄而精采瑰麗。而香港經歷百多年英國殖民統治,得以成為中西文化薈萃的東方之珠,更為中華文化錦上添花。
市民打開電視機,不會見到議員辯論,而是只聽到點人數的鐘聲不斷地響。拉布已經從拉布議員以不斷重複發言,拉長開會時間,演變成不斷點人數,不惜令立法會流會,剝奪了議員的發言時間。
立法會工務小組在十二月十九日繼續審議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填海及口岸設施追加五十四點六億元的撥款申請,最終以十七票贊成、八票反對獲得通過。撥款申請雖過首關,但已有泛民議員「事先張揚」稍後將全力在財委會拉布,情況未許樂觀,大橋口岸部分工程細項可能要被逼抽起,主體項目亦可能因應急資金不足而難於應付工程的變化。
立法會審議落實財政預算案的《2016年撥款條例草案》,反對派議員除了提出大量修訂,再次濫用議事程序,不斷提出點算法定人數,結果造成流會,令人十分無奈。市民對於今年的財政預算案,評價相當正面。
主管港澳事務的張德江委員長應邀訪港,其意義當然不只是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實際上,張德江訪港帶出的最重要信息,就是中央為香港發展打氣!為何要來打氣?一是因為香港正處於矛盾多發期,各種積存已久的政經矛盾日益尖銳,不少市民對前景感到憂慮,香港突破困局需要中央的支持,需要中央打氣!
當立法會在審議《二○一五年稅務(修訂)(第4號)條例草案》,建議將企業財資中心的稅率降為百分之八點二五的時候,新加坡在上月底突然將財資中心優惠稅率,由一成下調至百分之八,剛巧略低於香港擬定的稅率。而上星期在港舉辦的國際七人欖球賽,今年亦首次舉行新加坡站,與香港爭奪客源的意味甚濃。
2015年,環球經濟增長放緩,金融市場大幅波動,種種經濟數據均令人擔憂。去年,整體出口貨值按年下跌1.8%,是繼2009年環球金融海嘯後首次下跌;零售業總銷貨額的按年跌幅較2014年進一步擴大,達到3.7%。此外,訪港旅客人次在去年第四季按年大幅度下跌8%,全年計按年下跌2.5%,而過夜旅客的跌幅更達到3.9%,因此,以“寒冬”來形容香港的旅遊業和零售業亦絕不誇張。
主席,我與香港經濟民生聯盟(“經民聯”)和香港工業總會 (“工總 ”)都認為 “財爺 ”今年的財政預算案 (“預算案 ”)吸納了多方建議,稱得上從善如流及務實。除了有紓減工商界和大眾市民稅務負擔的一些短期紓緩措施外,亦預留了“彈藥”投資未來,協助企業開拓新市場,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培訓機會,協助香港面對未來的新經濟秩序。
主席,今年的財政預算案(“預算案”)配合施政報告,就各項經濟及民生議題提出措施,可算從善如流,市民的反應正面。財政司司長亦積極回應我和經民聯同事提出的一些建議,推出一系列紓解民困措施,“派糖”達388億元,惠及中小型企業(“中小企”)、中產及基層市民,獲得社會普遍認同。
主席,2月份公布的財政預算案(“預算案”)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自2008年上任以來發表的第九份預算案。根據市民的評分,今年的預算案的得分不是9份預算案之中最高,因為司長今年削減了部分為基層市民提供的紓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