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士:忘了,忘不了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沙士對社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甚至延續至今:像改變了香港政治生態的「七. 一」遊行、今天人們熱烈討論應否檢討的「自由行」政策,以及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所謂「中港矛盾」論等,其實直接間接、或多或少都是沙士的產物。
沙士對社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甚至延續至今:像改變了香港政治生態的「七. 一」遊行、今天人們熱烈討論應否檢討的「自由行」政策,以及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所謂「中港矛盾」論等,其實直接間接、或多或少都是沙士的產物。
自一九九七年回歸以來,香港的政制發展經歷了不少爭拗,每一步都可謂舉步維艱。直到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決定,訂下普選時間表。鑑於落實普選的時間表得來不易,希望特區政府按照《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的相關決定,務實、妥善地處理好這個問題。
回歸後的十多年間,政改舉步維艱,常常陷入僵局。最近,更出現了所謂「癱瘓中環」,繼而「癱瘓警署」,犧牲香港經濟正常運作,令上班一族及警隊無法正常運作等激進計畫,以逼令中央及逼使可以正常上班的中環一族不能正常工作,逼令別人去贊同泛民提出的政改方案。
回歸後的十多年間,政改舉步維艱,常常陷入僵局,其實來來去去關乎一個字,「信」也。說白了,就是香港怕被中央「跣」,中央又怕被「民主派」或者一些派別提出的方案「跣」。
特首梁振英早前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當中提及有關香港金融業未來的發展政策,可惜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猶如水中月,鏡中花。對於本地證券業界而言更無異於畫餅充饑、望梅止渴。
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經濟發展委員會」將檢討產業發展策略和政策,實踐「做多做闊」的施政方針,令產業得以更多元化。我十分認同特首的方向,香港人頭腦靈活,充滿創意,在傳統支柱產業之外,年輕人更希望可嘗試更新的事物,去走新的路,百花齊放的經濟才是最具活力。
講到教育投入,政府官員經常不忘提醒教育經費佔政府整體開支的比例。在剛公布的《施政報告》,特首梁振英再次強調「教育經費佔政府整體開支約五分之一,是各個政策範疇之冠」。
立法會這三天正進行《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辯論,議員對《施政報告》有不同意見,有些議員把《施政報告》批評得一文不值。也許,《施政報告》未能即時解決一些眼前問題,但特首整體描繪未來五年治港藍圖,提出不少長遠規劃及措施,個人認為《施政報告》是值得支持的。
西方有一句諺語︰ 「通往地獄的路,往往是由善意鋪成(The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在近來標準工時的討論之中,我對此有很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