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諾應及早回頭是岸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菲律賓人質慘劇事件,發生至今已經超過三年了。最新的發展是,馬尼拉市議會通過決議案,授權馬尼拉市長向特區政府、受害者及其家屬表達「誠摯道歉」,並由馬尼拉華裔市議員洪英鐘負責將此信息帶到香港,本來可望為解決人質事件,帶來一點曙光。
菲律賓人質慘劇事件,發生至今已經超過三年了。最新的發展是,馬尼拉市議會通過決議案,授權馬尼拉市長向特區政府、受害者及其家屬表達「誠摯道歉」,並由馬尼拉華裔市議員洪英鐘負責將此信息帶到香港,本來可望為解決人質事件,帶來一點曙光。
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領導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昨日推出諮詢文件,為香港結構性的人口問題,找尋出路。焦點之一,當然是落在應否輸入外地勞工這個敏感議題上。諮詢文件引述政府最新的數字指,部分行業面對嚴重的勞工短缺問題…
拜讀十月十四日《教協報》企圖以政治壓力,要求本人道歉,實在萬分無奈。其實,筆者早在九月二十八日的《再談通識科》、十月十二日《訴諸情緒無助通識科討論》講清楚,但教協視而不見…
特區政府就拖延已久的增發免費電視牌照事宜,日前終於一鎚定音,由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原則上發牌予其中兩家申請機構,至於事前被看高一線的香港電視(01137),因為「大熱倒灶」,作出反彈,並引發了一場爭議。
隨着中方義正詞嚴向菲方施壓,人質事件已由港菲層次,提升至中菲層次。這一次,菲律賓政府已不得不正視港人訴求,不得不嚴肅地向港人交代。我期待的是,阿奎諾三世能盡快承認菲律賓政府當時處理不當的責任,嚴肅地向死難者家屬道歉,認真交代賠償及懲罰相關官員等問題。
每逢提到香港過去有甚麼行銷世界的龍頭產品,人們往往會即時想起五、六十年代的紡織品、塑膠產品、玩具、假髮,以至較後期的電子表等;不少人認為隨着本地工業於八十年代北移,香港經濟已全面邁向服務業和金融業,已再無甚麼享譽國際的工業產品,但原來這並非事實。
近日拜讀教協會長馮偉華的回應,他將聯席對小部分通識科老師試圖利用通識科「必修必考」的平台向中學生鼓吹佔中的憂慮「無限擴大」、上綱上線,扭曲聯席的意見為針對全港老師,藉以轉移視線,將全港老師「拉落水」。
有人士指出,即使立法會如何「拉布」,都不會達到癱瘓政府運作的效果;但美國是次例子正正可以讓我們引以為鑒,亦令市民認清,政治爭拗導致政府運作停止、社會不穩、經濟不前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
就這次啟明街五十一號事件,當局在發現結構存在風險後要求住戶馬上遷出,人命關天,本來無可厚非,但筆者認為有關部門在處理手法上可以更人性化,更好地兼顧居民的處境。
香港不應怕競爭,應該對周邊城市和地區的發展感到高興,使香港可以有更多的互動。與其擔心上海自貿區會與香港競爭,不如將眼光放在機會處處的自貿區,尋找合作機會,讓東方之珠與東方明珠互相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