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兩會有感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京城兩會甫閉幕,記得兩會召開前,空氣混濁,整個天安門廣場都是白濛濛一片;豈料開幕後,霧霾突然散退,不少日子更是萬里無雲一片藍。有人打趣說:「兩會天氣為甚麼那麼好?因為全國能吹(水)的人都來北京了。」

我相信此話是沒有惡意的,與其說政協能「吹」,倒不如說政協的職能之一,就是發揮本身影響力,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因為政協匯聚了各行、各業、各界人士,應積極履行政治協商及參政議政職能。作為香港的政協委員,更應做好中央與特區之間的橋梁角色,推進香港與內地融合發展。

講多變真 非常危險

今年的政協會議,委員發言較以往更積極,不少委員都就着國家發展,以至香港問題,發表意見。香港正值政改諮詢的關鍵時期,我在一次小組會議上指出,香港部分人士對政改的建議,可能不符合《基本法》,如果無人出來指正,「講多幾句就可能變成真,這非常危險」。因此,我期望社會各界能夠多了解《基本法》,特區政府亦應廣泛推廣《基本法》。

除了政改問題,大家也很關注香港的經濟發展。今年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化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通過擴大內地與特區合作,促進港澳競爭力提升;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參加香港兩會代表委員小組會議時,更有詳盡的發言,表達了中央對香港的期望和經濟形勢判斷,提醒港人不要「光擔心」競爭力被削弱,要增強信心和進取心,在國家發展大局中找到位置。

強基固本 重新定位

張德江的發言實在值得大家深思。面對敏感而複雜的經濟形勢,香港必須強基固本,並尋找新的角色定位,對國家發展發揮新的作用。

目前,廣東、香港和澳門三地正積極推動「粵港澳自貿區」,擴大香港與內地的金融等合作範圍。我認為,香港各界應把握先機,主動探討南沙、橫琴、前海等地與香港未來發展的空間。我建議預留三個新區的部分發展土地,供港資或合資企業投資發展;我並建議簡化兩地跨境工作人員個人所得稅的繳納制度,便利港人到三個新區工作。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與其埋怨,不如大家一起牢牢把握機遇吧!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