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止暴制亂 攜手同行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繼早前美國宣佈向三千億美元中國貨加徵百分之十關稅,更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同時,香港持續兩個月的示威活動亦是不斷升級,特別是暴力衝擊,已嚴重影響香港的經濟民生,威脅繁榮穩定,令人心痛。外圍經濟不景,街頭混亂不止,香港遭受內外夾擊。面對當前危局,首要之務是盡早恢復社會秩序,止暴制亂,穩控局勢,將香港七百萬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放在首位,放開敵對情緒,一同帶領香港走出困局。

停止暴力 恢復秩序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反修例風波不斷升級,繼示威者發起的「三罷」及「不合作運動」後,多區警署及紀律部隊宿舍被大肆破壞;這些激進人士的行為與和平示威者追求的目標背道而馳,不斷踐踏香港的法治精神,令人震怒。我在此呼籲大家保持理性,否則連串暴力行為將威脅市民安全及影響生計,並且令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嚴重受損。

特區政府應果斷平息亂局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由《逃犯條例》修訂引發出來的示威遊行以至警民衝突及各種暴力事件,都已遠遠超出所謂的反修例行動。事件的發生無疑是政府在修例的過程中處理手法及諮詢不足而誘發的,但同時確實不能排除有人是為了延續這種衝突而成為今年年底區議會選舉的受惠者,有人藉此推動「港獨」打倒「一國兩制」,有人則希望擾亂香港、破壞香港現時的繁榮穩定,有年輕人甚至公開表示不惜令香港經濟下滑。當然當中不乏有外國勢力希望搞亂香港從而在中國的國際談判中得到最大的好處。台灣的蔡英文政府亦希望透過這次香港的騷亂增加她在台灣領導人選舉的政治籌碼,高調打擊「一國兩制」。香港更有一些人樂此不疲地協助這些台灣政客及外國勢力裡應外合,加上香港又有一批仇視警察的老師教出來的仇警學生或年輕人,令到局面變得非常複雜。

教育局要護短到幾時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繼早前擔任考評局諮詢組織的資深通識科老師被揭發在社交媒體上張貼「黑警死全家」的貼文後,近日又再出現另一位中學老師在其社交平台發表咒罵警察子女「活唔過七歲」、「二十歲以前死於非命」的言論,情況令人震驚。姑勿論個人政見如何,為何要咒人全家?更何況是為人師表的教職員。此乃絕非政見偏激,更是品德「肥佬」的表現。如果你的孩子是在如斯老師的教導下,叫家長如何放心呢?

別讓仇恨支配社會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就修訂《逃犯條例》引起的紛爭已持續兩個月,每周末出現的暴力衝突、警民對峙場面,以致不同社區中發生的市民口角、動武,實在令熱愛香港的人都倍感痛心。社會上已瀰漫一種仇恨情緒,無論是對警察、示威者、還是對政府抑或一般市民,先不論孰是孰非,有何訴求或不滿,若任何一方被仇恨蒙蔽眼睛、沖昏頭腦,既無助於解決問題之餘,持續緊張的氣氛,更令人擔憂出現嚴重傷亡事件。

解決土地之困重燃青年希望 (張俊勇) – 評論文章

我們的生活,總離不開衣食住行,無奈香港地土地資源不足,讓政府無法制定長遠的房屋政策。有研究顯示,香港買樓更是苦絕全球,平均需花上逾廿年不吃不喝的時間才能置業,試問人生有多少個二十年呢?近年,青年人常說社會沒有希望,筆者認為年輕人最深處的絕望根源在於對買樓的無望。就此,筆者想與青年朋友分享一個想法,重燃青年人對生活的鬥志。

屢失選民資料 政府無人問責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選舉事務處公布2016 年立法會選舉後遺失選民登記冊一事的調查報告,涉及8136 名選民個人資料,指無法確切斷定選民登記冊何時和如何遺失,亦無人須受懲處,叫市民既失望又憤怒。選舉事務處相信是至今泄漏了最多市民私隱的政府部門,2017 年特首選舉期間也遺失了全港378 萬登記選民資料,同樣不了了之,沒有官員問責。政府必須嚴肅跟進,徹底檢討內部守則,問責失職者,避免同樣事件再次發生。而踏入社交媒體年代,收集個人資料的新方法層出不窮,政府有必要修訂《私隱條例》,尤其是規定機構必須限時通報外泄,以保障市民的知情權。

泰國市場商機無限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近年貿發局積極推動港商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我現在身在曼谷,就是與貿發局組團訪問泰國政商,一帶一路總商會亦參與其中,希望尋找「一帶一路」沿線的發展機會,尤其是在基礎建設和工業園區方面的合作。今次亦是我履新貿發局主席後首次外訪行程。

香港不能淪法外之地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修例工作停止了,但社會的動盪卻沒有休止。遊行、違法抗議甚至暴力事件,每周在不同地區上演,其規模一次比一次升級,手法一次比一次利落,教人既心痛、又擔憂。暴力無助解決問題,只會激發更多暴力,面對當前的困局,香港人必須齊心一致,制止所有形式的暴力與違法行為,否則香港將陷入以暴制暴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