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名委員會對香港有利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當下,政改諮詢剩下不足兩個月,隨着普選踏入關鍵時刻,我們更要爭分奪秒,認清依法落實普選的正道,力爭在憲制框架內凝聚最大共識;而集中討論提名委會員的組成,正是合適的切入點。
當下,政改諮詢剩下不足兩個月,隨着普選踏入關鍵時刻,我們更要爭分奪秒,認清依法落實普選的正道,力爭在憲制框架內凝聚最大共識;而集中討論提名委會員的組成,正是合適的切入點。
本年度首次立法會會議通過了我提出的動議,促請特區政府盡快制訂長遠而全面的基建規劃,確保適時提供充足的土地及基建配套設施,並切實而有序地推行,讓香港達致可持續發展。此外,本人提出的另兩項修正議案,分別促請當局制訂本港長遠的鐵路發展藍圖和推動大嶼山發展,均獲得通過。今年的施政報告對這些課題都有一些較實質的回應。
本人日前接受電子傳媒訪問,向公眾解釋為何內地學者在本港回歸以來,就國家安全的立法問題一直存在兩種不同看法。這牽涉到內地學術圈兩種不同學派對通過《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的分析。本人多次強調我只是講出在回歸以來,參與內地法律研討會(特別是有關香港問題的研討會)的一些觀察,以讓香港人及一些不了解內地問題的人士,可以更了解饒戈平教授的意見的由來。
特首梁振英先生曾經強調,環保是本屆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我認為,當局為此除了推動市民參與減廢回收,更應盡快制訂配套政策,並持續投資於環保基建及提供相關配套措施,推動廢物循環再造業。
為16萬公務員制訂加薪指標的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將於5月公布新一輪薪酬趨勢調查結果。由於指標是參考私人機構的加薪情況而訂定的,如果公務員有得揀,其中一個肯定他們會揀的,就是港交所(0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
政改諮詢進入倒數階段。這陣子,很多人透過不同途徑爭取普選,有人選擇對話、有人選擇對抗、有人發起絕食,甚至有人揚言要「佔領中環」,藉以喚起社會關注。香港是多元社會,大家均可透過不同方式發聲,但大前提是不影響別人的生活、不干擾別人的自由,以及不干擾商業活動的運作。當然,不違法是常識吧。
自從銀行業以割喉式減價加入與券行爭奪客源以來,本港中小券行的經營環境便每況愈下;若以遇上「冰河時期」則可能太誇張,但絕對是面對著寒冬傲雪。可是,證監會最近公布了行業的經營數據,指C組證券經紀,去年的盈利竟高達17億元,較前年翻了五番,就教一眾中小券行嘖嘖稱奇。難道窮經紀遇上聖誕老人派大禮,自己卻懵然不知,仍在一味喊窮?事實當然不是這樣。
香港樹仁大學創校校長鍾期榮博士走了。三月二十五日晚,我出席了鍾校長的喪禮,見到鍾校長丈夫、樹仁大學校監胡鴻烈,不期然想起,鍾校長及胡校監在我人生的轉捩點發揮了何等重要的角色!
上周五,《星島》的「政改論壇」刊登一篇題為《道爾民主理論給香港普選的啟示》的文章,引用政治學者羅伯特.道爾(Robert A Dahl)的理論,提出香港的普選途徑,應是先確立公眾參與的制度,再擴大競爭。正值政改諮詢的關鍵期,我認為現階段引用這一民主理論,值得各方重視和討論。
目下,政改諮詢期剩下不足兩個月,但如何根據《基本法》落實提名委員會的細節,社會討論仍欠充分。時間緊逼,社會當務之急應是集中精力,探討如何在《基本法》及人大常委決定的框架內尋求最大公約數,設計出一套適合香港實際情況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