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搞快樂盛事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單車運動在本港愈來愈受市民歡迎,這實歸功於香港單車隊近年的輝煌成績。黃金寶、李慧詩、黃蘊瑤等多位本港單車好手在國際賽事屢創佳績。港隊在努力爭取世界獎項的同時,亦將單車運動普及化,擴展為一項國際盛事,不只為香港增添活力,更豐富訪港旅客的旅遊經驗,完全體現了香港充滿姿采的城市性格,鞏固香港作為「亞洲盛事之都」的地位。

推動創新科技還靠政策支持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特首梁振英上任後決心推動創新科技產業,促成創新及科技局成立。我期望下周出台的施政報告,能夠有一系列相關政策出台,如設立種子基金,吸引外國的創業投資基金,來港為本港初創企業融資等;政府亦可透過稅務優惠支持產業發展,如為企業提供科研開支三倍扣稅等,讓企業有更佳的發展機會。

退保人人有責 勿向商界開刀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退休保障諮詢文件出爐,對於扶貧委員會拋出的兩個模擬方案,即「不論貧富」(不設資產限制)和「有經濟需要」(8 萬元資產上限)方案,社會初步的反應似乎頗為兩極。我則認為,問題的癥結,在於退休保障的開支總額,與社會整體的負擔能力,能否達至平衡。若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硬推全民退保,這究竟是靈丹妙藥,抑或糖衣毒藥?

任重道遠 迎接挑戰 砥礪而行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回首過去一年,反對派議員為了選票屢次指鹿為馬,不斷將民生議題「政治化」、政府政策「妖魔化」,誤導香港市民,令整體施政停滯不前,內耗全由全港市民埋單。全港性系統評估(TSA)早已實施多年,僅用以評估整體教學狀況,並不計算個別學生成績,卻被一再誤讀;版權條例草案本為釐清權責範圍,保護版權所有人和進行二次創作的網民利益,竟也被抹黑冠以限制言論自由的「網絡23條」之名。

2016,促進和睦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新年快樂!踏入二○一六年,祝願各位身體健康,生活如意。新一年,新開始,不少人都會在年初訂立目標,列出接下來想要做的事。對香港而言,我認為今年的目標應是「把握機遇、籌劃未來」。香港貿易數據連月下跌,零售及旅遊等行業亦表現遜色,這無疑為部分企業帶來挑戰,但同時提醒我們不能倚靠舊有營運模式,企業必須作出轉變,適應新的市場環境。美元強勢,加上外需持續疲弱,我們要拓展新的市場,把握新的機遇。

歲末雜思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又來到二○一五年的尾聲。過去一年,國際發生了很多令人悲慟的慘劇:尼泊爾七點九級大地震造成逾二萬人死傷、敍利亞難民潮、法國巴黎的連環恐怖襲擊……其中一宗恐襲就發生在我年輕時與同學們一起擺攤的地方,令人感歎生命無常,更令人感到活在香港是多麼幸福。

經民聯和業界向財政司司長提交意見

香港經濟民生聯盟今日(12月21日)聯同旅遊、零售、飲食及運輸業界代表,與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會面,提出多項建議,包括要求政府增加一次性撥款,全方位推廣宣傳,吸引旅客;設立旅遊業「行業發展基金」,豁免旅行社、酒店和旅館,以及食肆和小販售賣許可證來年的全年牌照費;並為研發及設計開支提供三倍扣稅等建議,刺激本地經濟,大力度鼓勵科研發展,開拓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