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任重道遠 迎接挑戰 砥礪而行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回首過去一年,反對派議員為了選票屢次指鹿為馬,不斷將民生議題「政治化」、政府政策「妖魔化」,誤導香港市民,令整體施政停滯不前,內耗全由全港市民埋單。全港性系統評估(TSA)早已實施多年,僅用以評估整體教學狀況,並不計算個別學生成績,卻被一再誤讀;版權條例草案本為釐清權責範圍,保護版權所有人和進行二次創作的網民利益,竟也被抹黑冠以限制言論自由的「網絡23條」之名。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展望2016年,立法會選舉在即,「政治化」操縱恐愈演愈烈,政府施政依然任重道遠,特區政府須對各項挑戰有充分的認知和準備,砥礪而行。

挑戰不容小覷

踏入2016選舉年,受選舉氣氛影響,可以預期本年特首及特區政府的各項施政勢必困難重重。

按去年的經驗,除了備受關注的高鐵工程、港珠澳大橋項目追加撥款不斷受到拉布之外,就連《2014版權條例(修訂)草案》、食水含鉛事件,甚至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等任何民生問題,經過政客的「加鹽加醋」及媒體和互聯網的廣泛傳播後,都會被政治化,成為政府的燙手山芋。各項政策被「妖魔化」,政府官員形象陷於谷底,整體施政停滯不前,那到底最終得益的,是政客,還是市民?

就以備受家長關注的TSA問題為例。教育改革實施十多年來,TSA對教育局的評估工作起到主要作用。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可令政府根據全港整體的評估數據,調整教育政策及措施,推出切實可行的策略,提升學生技能;否則透過校本提供的個別數據,政府難以作出整體預計。

然而,政策實施已有一定時間,一些學校、老師及家長對於TSA的運作仍然存有誤解,並加強對學生的操練,加重學生的負擔。這個問題,政府需要正視並作出檢討。但政府多次重申的立場,卻往往得不到正面的宣傳和「入屋」。相反,在部分網上媒體和一些政客的扭曲後,家長們得到的卻是以偏概全的信息,甚至是經過「變相壓縮」的「懶人包」。政府曾多次要求學校不應叫學生補課,尤其不可要求小一至小三補課,及應取消相關模擬考試。對學生而言,TSA不匯報個人成績,不影響升學;對學校而言,則不會作為標籤或作為「殺校」的指標,亦與資源分配無直接關係。而政府亦指出,不少家長對系統評估存在誤解,學校應檢視現行的家課及評估政策; 家長如遇到子女功課過於沉重或過度操練的個案,應向學校及教育局反映,以便作出跟進。但這些正面的「明文規定」偏偏被某些人妖魔化為政府的「語言?術」,無法令家長們放心,在沒有互信的基礎上,問題亦難以解決。

反對派「雞蛋裡挑骨頭」

俗話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社會上一些人的策略是,對於任何政府政策都「雞蛋裡挑骨頭」。政策難以十全十美,他們都取其「糟粕」加以放大,捨其「本意」及精華部分。經過他們的「推銷」,無論特首和政府說了什麽,說過什麽,甚至沒有說什麽,都會被扭曲,令特首和政府得不到市民的信任。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被惡搞為「網絡23條」的《2014版權條例(修訂)草案》。草案雖然複雜和充滿技術性,但目的是更新已經落後於科技和互聯網時代發展的舊條例,以保障版權持有人的利益,也令網民在互聯網使用過程中,擁有充分的權利,豁免一系列惡搞、戲諷等二次創作行為,避免網民誤墮法網。然而,反對派對草案中多項的豁免和對網民的保障視若無睹,卻將草案抹黑冠以「網絡23條」之名,引起市民擔憂,以混淆視聽,更罔顧版權持有人的應有權利,亦令網民的權益難以受到新法案的保護。

新年過後,立法會會議又再展開,拉布和議會抗爭勢必陸續有來。為了選票,反對派可以去到幾盡呢?廣大市民應擦亮眼睛,認真思考,香港繼續蹉跎歲月,最終得益的是誰?香港的發展之路應何去何從?

(刊於 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