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鼓勵商界推行重聘政策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今次失業浪潮之下,有不少五、六十歲的年長人士失業,礙於香港僱主傾向聘請較年輕的求職者,他們非常擔心會被逼提早退休。今次失業潮猶如敲響了警鐘,揭示香港在鼓勵和支援年長人士延遲退休,再就業的措施非常不足。面對人口高齡化和勞動人口下跌,政府必須急起直追。鄰近日本和新加坡、五十歲以上人口就業率在已發展國家之中名列前茅,六十五至六十九歲人口就業率更是全球三甲。他們與香港的社會觀念和職場文化有相似之處,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鏡。

以法治亂 拯救香港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2020 年6 月30 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下稱港區國安法)。這是當代國家領導人對歷史有承擔的表現。港區國安法是一部全國性法律,根據5月28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決定,以及《基本法》的第18條第3款列入,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在當地公布實施,即時生效。該法在香港直接適用,因此它必須在香港具有執行性。

推動18區流動牙科醫療車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俗語說「牙痛慘過大病」,對長者而言更甚。牙齒問題會阻礙他們說話和進食,繼而影響社交和吸收營養。香港牙科護理醫療服務一直以私家醫生和非政府機構主導,政府僅在十一所公務員牙科診所向公眾提供有限度的緊急牙科服務,即牙科街症,超過一半求診者是六十歲以上,當中不少長者更因為住得遠離,必須家人請假陪同去睇牙,例如深水埗澤安邨就是深水埗的「西伯利亞」。筆者多年來建議政府在全港十八區引入流動牙科醫療車,用靈活方式提供公營牙科服務,可到點服務,解決偏遠地區的長者的牙痛之苦。

設立中央強積金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俗語說「願賭服輸」,「牛唔飲水唔撳得牛頭低」,但這兩句話套用在強積金制度就不太適合。很多打工仔收到月結單或要退休時,見到投資回報「滿江紅」,但強積金公司依然穩袋不合比例的行政管理費都會深深不忿,也有人說「強積金」是「強逼金」。社會上一直有聲音,包括本人曾多次建議政府仿效新加坡「親自落場」做信託人,提供低行政管理費、投資回報更加穩健的基金計畫,促進市場競爭,或者容許純粹儲蓄,不涉及任何投資風險的選項給打工仔。

反對派斷送了本地立法機會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2003年特區政府為《基本法》第23條進行本地立法受挫, 反對派自此食髓知味,每逢選舉都打着反對23條的旗幟,將23條不斷妖魔化, 勢令政府立法變得舉步維艱。過去一年,反對派藉癱瘓內會去拖延《國歌條例草案》,並揚言最終目的是要防止23條立法,又揚言若在立法會取得過半數,就會否決所有政府撥款和法案,以換取他們口中的「五大訴求」,否則誓不罷休,癱瘓香港。

「港版國安法」符合《基本法》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全國人大會議敲定議程,人大常委會將會制訂「港區國安法」,納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並且直接在港實施,以堵塞香港在防止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組織實施恐怖活動等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及外國和境外勢力干預香港特區事務的活動四方面的漏洞。有反對派聲稱這個做法廢除了《基本法》第23條的本地立法,等同宣布「一國一制」,再一次證明他們不懂《基本法》,或者「懂裝不懂」,選擇性地向公眾解讀《基本法》。

通識科難辭其咎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縱火、刑毀商店、擲汽油彈、火燒活人、自製爆炸裝置、群毆異見市民、襲警等,在反修例風波發生前,相信很多香港市民都以為這些超越道德底綫的恐怖主義行為,幾乎不會發生在高度文明的香港。然而,一連串極端示威活動,暴露了香港教育的問題,令幾代年輕人成為教育紕漏下的受害者。

黃色經濟圈 愚不可及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下星期日就是母親節,由於疫情有緩和迹象,香港已連續10多日沒有本地確診個案,很多食肆和花店都希望能在今個周末多做點生意,但反對派卻選擇在母親節當日舉辦大遊行,不但大大增加了傳播疾病的風險,更令原本想出外用餐消費的家庭,因為擔心遊行又會變成騷亂而取消外出,有如向全港商戶澆了一盆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