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回歸為民服務改善民生切心(龐朝輝) – 評論文章

特區政府日前公布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對區議會的組成方式及議席產生辦法進行改革,改革後的議席數目將與過去相若,議員薪酬及福利亦將維持;另外,政府為區議會選舉引入資格審查制度,貫徹「愛國者治港」原則,亦引入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加強對議員的監察,且指定由民政事務專員出任區議會主席,並強化地區治理架構,設立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

提升旅遊質素 長遠增港吸引力(龐朝輝) – 評論文章

本港受疫情蹂躪逾3年,現今疫後復常,旅遊限制亦已完全解封,很多港人亦已趁早前節日連假外遊。香港向來是外向型經濟體,零售和旅遊業佔了很重要的經濟地位,疫情前一個長假往往有百多萬旅客來港,而內地旅客差不多佔逾7成;現時正值本地旅遊業復甦的階段,但礙於很多旅遊界從業員在疫情期間已轉行,影響本港應付旅客的能力,現時包括導遊、客運人員及航空業也在搶人才,相信「五一」黃金周長假是真正考驗本港旅遊及零售業的時候。

未雨綢繆 及早評估人口結構改變(龐朝輝) – 評論文章

近年部分港人選擇移民外地,在後疫情復常階段亦有不少人返回內地探親或居住,當中亦有不少原本居於內地的港人,在開關後選擇返回內地長住,本港人口分布及結構近年面對不少轉變及挑戰。根據特區政府最新數字,2022年本港人口約為733萬人,較2021年減少約6.8萬,按年減少0.9%,亦是連續第三年錄得跌幅。

提升旅業質素 「東方之珠」添魅力(龐朝輝) – 評論文章

適逢近日接連清明及復活節假期,數十萬計本地居民「報復式」出埠旅遊消費,機場及各口岸均人頭湧湧,證明3年多以來的疫情雖然令港人困於本地,但面對社會復常的後疫情時代,香港市民很快就已適應過來;事實上,在本港大街小巷,大家亦開始漸漸適應不戴口罩,疫情前街道上的熙來攘往亦再次重現。

港公營醫療 怎增人手防流失?(龐朝輝) – 評論文章

香港醫護人員長期人手短缺,已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在公營架構,醫護人員超時及超負荷工作經常發生,亦令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的醫護人員苦不堪言,不單日常工作壓力大,亦要兼顧培訓及行政工作,加上稍一不慎發生醫療事故,甚至有機會被控誤殺及判監,醫院管理層未必可以保障相關員工,而工會爭取醫護權益畢竟能力有限,部分醫院醫生組織亦因政治因素而停運,雖然本港醫護薪酬冠絕全球,但吸引力仍然有限,很多土生土長的公營醫護人員萌生去意。

港鐵票價新機制 須適時再檢討(龐朝輝) – 評論文章

特區政府本周一連公布了兩項與運輸有關的政策文件,包括港鐵票價調整機制新方案,以及過海隧道「三隧分流」收費方案,均與廣大市民的運輸開支息息相關,引起坊間熱烈討論。公眾一向對特區政府規管港鐵票價的力度存疑,過往港鐵在有充足盈利下,仍被批准增加票價,令升斗市民叫苦連天,亦對當局的監管產生不少負面情緒。

華體現大國風範 發揮國際影響力(龐朝輝) – 評論文章

第14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日前順利閉幕,產生新一屆國家機構組成人員,包括李強為國務院總理、趙樂際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王滬寧出任全國政協主席等。而習近平則全票當選國家主席及中央軍委主席,充分反映得到全國各族人民廣泛擁護和衷心愛戴,亦是帶領全國人民走向中國式現代化光明道路的當然之選。

速審視醫院結構 提升醫療安全(龐朝輝) – 評論文章 

最近不同公立醫院被報道發生儀器或結構倒塌事故,上月聯合醫院手術室一組手術燈連支架突然從天花墮下,壓傷一名麻醉助理;去年11月青山醫院亦有石屎從天而降,跌落病床枕頭旁邊,雖然未有造成意外傷亡,但事發時卻有病人在病房內,無造成傷亡算是不幸中之大幸;而葵涌醫院有辦公室日前也發生天花石屎剝落事故,一部影印機被壓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