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上海自貿區的挑戰和機遇?(盧偉國) – 評論文章
據報內地還有其他省市向國家申請成立自貿區。香港可謂前有勁敵,後有追兵,面臨不進則退的危機。但內地推動成立自貿區,也為香港帶來新的機遇。關鍵在於,香港能否善用現存的優勢和尋求適當的定位,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呢?
據報內地還有其他省市向國家申請成立自貿區。香港可謂前有勁敵,後有追兵,面臨不進則退的危機。但內地推動成立自貿區,也為香港帶來新的機遇。關鍵在於,香港能否善用現存的優勢和尋求適當的定位,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呢?
儘管內地各大城市加速改革開放,但香港現存的一些優勢,在可見的將來仍不容易被取代。香港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 實行“一國兩制”, 法制完善, 金融體制獨立, 資訊自由流通, 管治廉潔, 中外人才薈萃,國際經貿網絡發達,構成了我們的軟實力。
提到輸入外勞, 一般“打工仔”往往會擔心, 如果貿然輸入外勞,手中的“飯碗”會被打破,又或者自己的議價能力會遭到削弱。這些憂慮是可以理解的,政府亦確實有責任就相關決策釋除疑慮。可是,我們亦不應因此完全否定,在特定條件下,出於解決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輸入外勞是一個不得不作出的選擇。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會,「開放、多元、包容、理性」是我們理應堅守的核心價值。無論對來自內地的新移民、遊客,抑或其他少數族裔,我們都不應抱有歧視的思維和目光。香港作為一個缺乏天然資源的外向型經濟體,必須遏止排外情緒,否則影響經濟民生,亦有損社會和諧,可謂有百害而無一利。
特區政府應盡快制訂長遠基建規劃,妥善做好公眾諮詢,相應投放資源,確保適時提供充足的土地及各項基建配套設施,以提升香港作為區域經濟樞紐的功能,振興經濟和促進就業,營造優質環境和綠色生活,推動可持續發展,並為新一代向上流動創造更多機遇。
盧偉國是個百分百的專業工程師,他擁有工程師沉著穩重、力求精準的特質,任何事都要講事實、看數據,着重邏輯分析;而音樂上,他擁有過「耳」不忘的稟賦,讓他在學習樂器時得心應手。盧偉國的專業背景與音樂熱誠,讓他在議會工作上可以大派用場。
經民聯一直致力透過社會服務,連繫居民、社會和商界,把關懷傳遞至社區每個角落。今年中秋節期間,經民聯在大埔、沙田、葵涌、離島等地區,向街坊送上逾6000個愛心月餅,與市民分享節日的暖意。經民聯副主席盧偉國和地區發展幹事周秉謙今日(9月15日)帶領義工團隊來到沙田乙明邨,向長者贈送「愛心月餅」,又預祝大家「中秋快樂、身壯力健」。
自美國聯邦儲備局事先張揚將逐步結束量化寬鬆措施後,全球金融市場已經歷多番波動。香港作為一個外向型的經濟體,容易受制於外圍經濟表現。一旦美國退市,香港將可能產生連鎖反應,包括熱錢流走、利率回升、樓價調整等。
筆者以工程師的專業分析,一向認為本港必須興建先進技術的垃圾焚化爐,用以轉廢為能,並大大減少堆填的壓力。高院今次既已裁定特區政府勝訴,環境局理應盡快再啟動興建垃圾焚化爐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