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推動落馬洲及大嶼山的經濟發展 – 發言 (盧偉國)

代理主席, 我首先多謝黃定光議員今天提出“推動落馬洲及大嶼山的經濟發展”議案。原議案促請政府盡快研究在落馬洲設立商貿購物中心,不僅有利於善用邊境地利和人流的優勢,亦有助於紓緩目前港、九、新界各區購物熱點所承受的過度負荷。大家皆知道,雖然人民幣升值,但不少港人仍然喜歡北上消費,一越過羅湖口岸,便可以在羅湖商業城進行各式各樣的購物和消費活動, 非常方便。

現在,每天皆有不少國內遊客來港消費,本港的配套設施已不足以應付。如果香港能夠相應在落馬洲設立商貿購物中心,讓內地旅客一過關,甚至無需坐火車出市區,便可以盡情購物消費,既可增加香港零售業的吸引力,亦有助於分流旅客與本地居民的消費,避免在市區某些購物旺點產生不必要的摩擦。

例如,如果香港邊境口岸將來設有商貿購物中心,則可以定點發售嬰兒配方奶粉,服務內地旅客,我相信可取得銷售分流的效果,避免出現本港媽媽與內地遊客同場搶購奶粉的場面。當然,落馬洲與河套地區的發展潛力絕不止於此,關鍵是特區政府有否這樣的眼光與魄力, 開拓河套地區。

原議案的另一重點,是有關大嶼山的發展。大家或許記得,立法會在去年2月6日亦曾就“建設新北大嶼山”議案進行辯論,顯示這項議題確實受到社會各界和議員的重視。我今天提出的修正案的主旨,是希望將探討的範圍適當擴闊,既涵蓋大嶼山的整體發展規劃,也着眼於多元化的產業發展,以便善用大嶼山一帶的地利優勢,並促進香港的可持續發展。

事實上,大嶼山的發展規劃並非近一、兩年才開始討論,而是經過多年的研究和修訂,一改再改。自特區政府成立以來,前特首董建華先生於2004年成立大嶼山發展專責小組,並制訂大嶼山發展概念計劃。經過公眾諮詢,政府於2007年發表經修訂的概念計劃,建議興建大嶼山物流園, 以及在南大嶼山興建度假設施等。

及至上任特首曾蔭權時期,2007年的施政報告便提出十大基建項目,當中包括港珠澳大橋、屯門西繞道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等與大嶼山有關的項目。2009年的施政報告又提出在大嶼山小蠔灣興建回收中心, 以處理工商業廚餘。

現任特首在2013年施政報告第80段專門提到發展大嶼山,表示當局“現正進行《東涌新市鎮擴展研究》……亦會繼續積極探討大嶼山及新界西沿交通幹線地帶的發展潛力”。

不過,可惜的是,有關課題往往停留於理念階段,至今仍未制訂一套全面而令社會各方較為滿意的方案,反映當局對此缺乏完整的理念, 也缺乏清晰定位和整體規劃。

大嶼山面積遼闊,可供開發的土地不少。更重要的是,大嶼山周邊跨境基建項目逐步完善,港珠澳大橋即將在2016年落成,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將於2018年通車,粵、港、澳三地“一小時生活圈”將逐漸實現。此外,機場第三條跑道也在規劃之中,跨境人流和物流活動勢將進一步增加, 大嶼山的發展潛力未可限量。

代理主席,究竟我們應如何規劃大嶼山的發展呢? 主要的着眼點為何呢? 我認為不但要充分利用大嶼山的有利條件,更要配合香港的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

一方面,住屋問題現時已成為困擾公眾的首要民生問題。根據剛於上月初結束公眾諮詢的長遠房屋策略諮詢文件推算,未來10年總房屋供應介乎44萬至50萬個單位之間,才可滿足社會需求。不過,土地儲備卻嚴重不足,因此規劃大嶼山的發展最少可提供部分新的建屋和商業用地。

東涌新市鎮擴展研究第二階段公眾參與活動於去年7月才結束,結果有待公布。據現有建議估計, 東涌東部可填海120公頃, 提供33 000個至38 000個單位, 而東涌西部的可填海範圍即使縮減至14公頃,亦可提供15 000個單位。東涌新市鎮的發展無疑有助紓解本港的房屋需求。

另一方面,大嶼山一帶的跨境交通網絡和基建(包括大橋、碼頭、機場等)代表源源不絕的人流和物流, 如果能夠妥善規劃, 可以有效轉化為經濟效益,為當區居民和本港其他市民創造多層次的就業和創業機會。至於發展甚麼產業的問題,我認為只要符合高增值、多元化的條件,當局均應該積極考慮。除因利乘便發展旅遊業和會議展覽業外, 當局更應滿足物流和環保等產業的發展需要。

以物流業為例,物流服務往往跨越海、陸、空領域,而憑藉大嶼山一帶的一流運輸設施和交通網絡,加上鄰近珠江三角洲區域的強大生產能力,使香港有可能成為連結內地與世界市場的物流業樞紐和供應鏈基地。

香港政府於2003年已着手研究是否需要落實發展物流園,以提供綜合物流服務的專用設施,並且於2005年年初展開大嶼山物流園發展計劃可行性研究。但是,政府官員以往在答覆議員的相關質詢時,只是重申“會繼續留意大嶼山物流園的發展”。這是否可以算作“議而不決, 決而不行”的一個事例呢? 我認為, 關於大嶼山物流園的規劃進度和時間表等問題, 政府有必要作出較清晰的交代。

再以環保業為例,2013年施政報告指出,廚餘佔堆填廢物量約四成,問題嚴重,當局將逐步建設回收有機資源的現代化設施,將廚餘轉化成能源和堆肥產品等,但卻沒有進一步說明詳情。由於現時選址在大嶼山小蠔灣及北區沙嶺興建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受環境因素影響, 因此擴充的可行性受到限制。正如當局在2013年5月發表的《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中表示, 我們有需要探討第三期及更多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的選址。在有待規劃的未來大嶼山發展之中,這是否應納入為重要的考慮因素呢?

代理主席,為了及早制訂大嶼山的長遠整體發展規劃,並予以推動落實, 我認為當局有必要成立高層次及跨部門的大嶼山發展委員會,可考慮由財政司司長出任主席,並確保具有跨界別的代表性,成
員除發展局、運輸及房屋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環境局和民政事務局等相關政府部門首長外,還應該包括規劃、建築及工程等專業界別的代表;旅遊、物流、環保等行業代表,以及大嶼山及其周邊的地區人士等, 以便集思廣益, 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我懇請同事支持我提出的修正案。

代理主席, 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