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進碳交易 綠色金融新機遇(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近日通過一項議員議案,促請特區政府盡快訂立碳普惠市場的政策和啟動平台建設工作,並完善碳交易機制。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區域綠色金融樞紐,確實須配合全球趨勢,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落實各項減碳目標。
立法會近日通過一項議員議案,促請特區政府盡快訂立碳普惠市場的政策和啟動平台建設工作,並完善碳交易機制。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區域綠色金融樞紐,確實須配合全球趨勢,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落實各項減碳目標。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11月8日在深圳召開2024年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會。在當前的時間節點,座談會的舉行和夏寶龍主任的講話均具有重要意義。世界正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地緣政治複雜多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香港由治及興步入關鍵時期,夏寶龍主任的講話明確顯示中央全力支持香港充分發揮獨特地位和優勢,又指出了社會各界在推動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中肩負義不容辭的角色和責任,對於各界認真思考如何守正創新,靈活應對當前的各種挑戰和機遇,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和啟發作用。
立法會通過了《香港合資格環保專業人員學會條例草案》,這是筆者提出的一項議員法案,預計特區政府11月8日刊憲之後,法例就會正式生效。新法例反映了本港環保專業人士主動識變、應變、求變,讓本港環境保護相關的服務和產業,能透過專業化提升水平和公信力,以及提升環境專業人士的專業地位,加強跨界別合作,有助落實ESG ,即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與海內外業界的合作交流更加正規化,包括與海內外相關專業組織進行專業資歷互認,將有利於業界人士與組織日後進一步發展專業及掌握商機,完全符合支持本港環保專業真正實現專業化的目標,為有意在環保專業發展的年輕人搭建正式的事業階梯。
立法會近日就特區政府應該如何更進取地開發及善用土地,推動經濟及產業發展,有一番熱烈的討論。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強調,特區政府會大力精簡土地發展程序,明文要求所有審批部門擔當促進者角色、致力精簡流程,並會繼續拆牆鬆綁,包括善用業界資源提速提效、減低建造成本、擴大項目協調工作等。的確,不論公共基建工程,還是收回土地方面,現時還有不少瓶頸待突破,特區政府應拋棄不合時宜的規矩程序,以創新思維節約開支、加快發展效率,高效推動本港經濟和產業發展。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主題是「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部署改革,通過具體政策措施,抓住國家巨大機遇,帶動香港發展;二是不僅立足當前振興經濟,讓市民得到實惠,而且謀劃未來,展示前景,讓市民看到希望,增強各界對香港的信心。經民聯認為這是一份「與時俱進,識變求變,改革創新,帶旺香港」的施政報告。
筆者早前隨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出發前往上海及蘇州,進行為期4天的職務考察,旨在了解上海及蘇州如何強化產學研合作、促進教育數字化轉型,以及提升教育服務質量。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並作出全面部署。近日,「2024科技+新質生產力高峰論壇」在港舉行,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致辭時指出,社會應該「從更大視野、更大格局看香港發展」,「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條件得天獨厚」,「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香港是持份者,更應該做創新者、貢獻者、先行者」,「要大力倡導創科思維」,「大力推進國際創科中心建設」。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言時表示,特區政府正從四個方向加快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香港在「愛國者治港」新時代背景下,必須積極求變,迅速行動,全面對接落實《決定》,致力成為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城市之一,這不僅是香港自身發展的需求,更是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使命。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不僅規劃了國家現代化的宏偉藍圖,而且為香港未來發展立牌指路。在日前舉辦的香港工商界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給祖籍寧波的香港企業家重要回信精神座談會上,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的指導意見再度強調「積極識變、應變、求變」。事實上,香港要「變」,須具體展現出的,是要連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一併改革的決心,把握現況擦亮金融、航運、貿易等一張張「金字招牌」,形成一個機遇不斷的良性循環。我們要透過實際行動實踐三中全會精神,破舊立新,推進由治及興,發揮香港新時代優勢,為國家再立新功。
立法會通過了《2023年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修訂)條例草案》,旨在修訂相關條例及其附屬法例,以加快私人業權統一,促進老舊樓宇重建,但當局應進一步設法利用市場力量,提速提量加快舊樓重建。
中學文憑試早前放榜,今年有約4.9萬人參加,逾1.8萬人達到入讀大學門檻,其餘考生就要積極另謀出路。其實,本港升學途徑多不勝數,同學們除了報讀大學,還有其他選項。職業訓練局下學年將提供逾140項課程,近1.3萬個學額,土木工程及軟件工程等課程在最近幾年尤其受歡迎。無獨有偶,立法會近日就如何發展本地職業專才教育展開熱烈討論,相信對同學們也有所啟發。有志者事竟成,隨着各項就業與進修階梯的持續優化,畢業生升學路徑顯著擴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