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欖隧收費新模式 如何締雙贏(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2月三讀通過了《2024年行車隧道(政府)(修訂)條例草案》,事緣大欖隧道的「建造、營運及移交」專營權將於今年5月31日屆滿,隨後會歸屬特區政府。
立法會2月三讀通過了《2024年行車隧道(政府)(修訂)條例草案》,事緣大欖隧道的「建造、營運及移交」專營權將於今年5月31日屆滿,隨後會歸屬特區政府。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特區政府在目前艱難的財政環境下,難免要作出艱難的決定。今次財政預算案提出發債支持基建發展、深化北部都會區建設、積極招商引資,又將100元印花稅的適用範圍擴至400萬元或以下的物業,減輕市民置業負擔等等。總體而言,預算案設法做到務實理財,克服挑戰,投資未來,強化發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公布新一份預算案。面對外圍不明朗環境和財赤,本港經濟復甦未如預期,社會各界期待特區政府以前瞻務實思維,克服財赤挑戰,更重要的是,加大資源和力度發展經濟、提振消費、激活股市樓市,並且投資未來,穩步有序推展各項基建工程,以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塑造新動能,全力惠民生。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近日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和鹽田港調研,並聽取特區政府經濟金融工作部署。夏主任此行是落實國家主席習近平澳門重要講話精神,充分體現中央高度重視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的角色,為香港發揮好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在新時代譜寫「一國兩制」實踐新篇章帶來重要啟示。
本港舊樓數目與日俱增,消防安全一直引起廣泛關注。立法會早前三讀通過《2024年消防安全(建築物)(修訂)條例草案》,無疑有助為舊樓消防隱患拆彈。不過,當局須多管齊下推出配套措施,才可望取得實際效果。
立法會在2024年12月18日三讀通過《建造業付款保障條例草案》,條例旨在改善建造業存在已久的「拖數」問題,禁止把「先收款、後付款」等不公平付款條款寫進合約,以及設立一個由獨立第三方解決付款爭議的審裁機制,以提供迅速、具成本效益及有約束力的中期付款爭議解決程序,確保「有汗出,有糧出」,改善供應鏈上各持份者的現金流,讓賬目結算所需時間減少,工程項目的採購成本亦可望隨着時間下降,並減少工人被拖欠薪金的情況,促使建造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隨着香港與內地專業合作的深化,香港工程師在內地的專業發展迎來了新機遇。首批逾200位香港工程師成功通過大灣區工程專業職稱評審,取得內地相應職稱資格。兩地專業職稱銜接取得重大突破,有助提升本地專業服務業人才的競爭力,推動大灣區相關業界的合作,充實大灣區專業人才庫,為本港其他專業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創造更有利條件,促使兩地專業融合發展常態化。
香港是全球排名第3的國際金融中心,同時是國家金融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區政府應持續大力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和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國家加快構建現代化金融體系。
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必須守正創新,致力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立法會近日通過一項議案,為特區政府出謀獻策,促請當局盡快制訂「人工智能+」策略,以促進人工智能的開發和應用,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人工智能及數據產業發展樞紐。
立法會近日通過一項議員議案,促請特區政府盡快訂立碳普惠市場的政策和啟動平台建設工作,並完善碳交易機制。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區域綠色金融樞紐,確實須配合全球趨勢,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落實各項減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