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應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議案 – 發言 (盧偉國)

主席,自本屆中央領導層上任以來,內地便啟動了新一輪改革開放政策和措施, 其中一項令人矚目的舉措, 是在今年9月正式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自貿區”),加快開放金融、航運、商貿、專業、文化與社會服務等六大領域。此舉對香港有甚麼影響?是危還是機? 的確值得本會關注。

香港是舉世聞名的自由港,而上海自貿區實際上是按自由港的制度設計。究竟香港應如何應對上海自貿區這個新自由港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呢?

除了上海自貿區之外,據報內地還有其他省市躍躍欲試,向國家申請成立自貿區。對香港而言,這可謂前有勁敵,後有追兵,面臨不進則退的危機。另一方面,內地推動成立自貿區也為香港帶來新的機遇, 關鍵在於香港能否善用現存的優勢和尋求適當的定位, 做到“人無我有, 人有我優”。

儘管內地各大城市加速改革開放,但香港現存的一些優勢,在可見的將來仍不容易被取代。香港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 實行“一國兩制”, 法制完善, 金融體制獨立, 資訊自由流通, 管治廉潔, 中外人才薈萃,國際經貿網絡發達,構成了我們的軟實力。同時,香港不但背靠內地這個經濟腹地,而且又獲得中央政策支持。國家“十二五”規劃更明確指出,要深化內地與港澳經濟合作,支援香港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具體內容包括繼續實施CEPA, 落實粵港合作框架協定,支持廣東在對港澳服務業開放中“先行先試”,以及加快共建粵港澳優質生活圈的步伐等。據悉,廣東已擬定了申請建立粵港澳自由貿易區的方案,定位於粵港澳合作,並涵蓋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以及廣州白雲航空港區域。但是,該方案仍在研究論證階段,港澳兩地如何參與規則的制訂和操作,仍有太多未知之數。

要有效應對香港面臨的挑戰和機遇,鞏固和提高本港作為中國國際金融及貿易中心的地位,需要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集思廣益,共同努力。本屆特區政府於今年1月成立了經濟發展委員會(“經委會”),其轄下設有4個工作小組,深入研究特定產業,包括(1)航運業;(2)會展及旅遊業; (3)製造、高新科技及文化創意產業; (4)專業服務業。儘管經委會及各工作小組仍未提出具體發展方案,但最低限度已觸及問題核心,即香港必須培育高增值現代服務業,以推動整體經濟發展,創造優質就業。

全球經濟重心東移,以及國家“十二五”規劃的實施, 無疑為香港的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但要將機遇轉化為實際成果,卻仍有不少實質問題需要解決。CEPA已實行10年, 截至本年7月, 共有403項服務貿易開放措施。但是,據經濟學者指出,粵港服務貿易水平仍低,只佔廣東省整體貿易水平的5%, 而香港最具優勢而內地又最需要的現代服務業, 在當中所佔的比例亦極小, 與CEPA的預期效果存在頗大差距。

主席,香港一些工商行業如製造業,在區域內頗具競爭優勢,有不少先行者早在開放改革初期已以各種方式在內地發展,我自己亦在80年代到內地參與合資經營。但是,在內地對本港服務業開放方面即使有CEPA這項大政策, 卻往往存在“大門已開, 小門不開”的困局,令業界舉步維艱。

上海自貿區應該是一個對外更開放的範例, 但香港可以如何參與,業界目前仍感到迷惘。特區政府應主動幫助業界了解自貿區的政策與具體行政措施, 把握商機。

主席, 特區政府應更加積極進取, 切實做好G2G即政府對政府的工作, 一方面落實與內地簽署的各項經貿協議, 完善CEPA機制, 並爭取將“先行先試”範圍由廣東延伸至泛珠三角的其他省區;另一方面則與內地相關部門協商,拓展兩地專業服務的合作,包括加快兩地各專業、行業的專業資格及資質互認。此外,特區政府應增加投放資源,提升本港駐內地辦事處的職能,協助香港專業服務企業於內地成立公司,並提供一站式諮詢及支援服務。我期待通過這些配套措施,特區政府能協助本地專業服務界在內地擺脫孤軍奮戰的窘境,更有效地發展跨境服務,讓香港能更好地把握在內地推廣專業服務品牌的機遇。

主席, 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