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抗疫為先 重振經濟 改善民生 信有明天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就房屋土地供應、青年大灣區發展、創科和港深合作、金融互聯互通等範疇提出了200 多項新措施。當中關於創科、金融、航運和青年等方面的建議,突顯了中央政府在特區面對困境的時刻,對我們的關顧和支持,為香港未來發展打下強心針。

抗疫為先 重振經濟 改善民生 信有明天
經民聯歡迎施政報告採納逾百項建議
促精準抗疫盡快讓病例「清零」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當中採納了經民聯早前提出的110多項建議,包括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撤銷工商舖辣招、落實大坑西邨重建、加快「跨境理財通」、推出智慧城市藍圖2.0等。聯盟認為,這份報告構思務實,措施亦具針對性,但要事分緩急,而且重在執行。面對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反覆,聯盟促請特區政府痛下決心,精準抗疫,切斷所有隱形傳播鏈,盡快讓病例「清零」,做到抗疫為先、重振經濟、改善民生,讓市民「信有明天」。

廣開「才」路 紓緩本地醫護人手短缺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近日就「制訂輸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新機制」通過了一項不具立法效力的議員議案。社會上的確有殷切的訴求,希望本港能輸入更多有經驗及有質素的非本地培訓醫生,以紓緩公營醫療系統醫生不足的情況,有效回應本港人口老化所引致的醫療服務需求,並且認為現行的有限度註冊制度成效不大。 現時教資會資助的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學額,約維持在每年15,000個,限制了醫療專業的學額。為此,經民聯衞生健康事務委員會曾建議政府增加整體資助學額,培訓更多在社會有急切需求的本地專業人才。而因應未來醫療人手需求,除了把「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恒常化和增加名額,政府應進一步檢討和擴大計劃涵蓋的醫療專業範疇和學額,回應社會對增加醫護人手的訴求。不過,由於培訓醫療專業人員並非朝夕之事,單靠增加公帑資助的培訓學額,並不足以解決醫療專業的人力不足問題。本港過去大半年飽受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苦,這問題就顯得更加迫在眉睫。 相信大家記憶猶新,第三波新冠疫情在港爆發以來,特區政府的檢測能力非常有限,幸好及時獲得中央政府的支持和協助,經過周密部署,決定在9 月1 日起啟動為期14天的自願性「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社區檢測計劃涉及10,000多名港人參與工作,包括超過6,000位醫護,及負責行政、網上預約、流程、保安等支援任務的數千人員。令人矚目的是,內地派遣核酸檢測支援隊約600 人來港,總隊長是國家衞健委醫政醫管局的副局長,成員來自廣東、廣西、福建的醫護和疾控專才。他們日以繼夜輪班負責化驗工作,為支持香港無私奉獻,共完成超過178萬個採樣,直接、間接識別42宗確診個案。 今次「普及社區檢測計劃」順利進行,給予我們重要的啟示:我們固然要促請特區政府增加投放資源,積極培訓本地醫護人才;然而,單靠本地培訓人才,可能遠遠未能滿足實際需要,一旦碰到大型的疫情爆發,醫護人才的短缺就會變得分外明顯。今次兩地醫護人員以抗疫為先,以廣大市民健康為念,通力合作,盡心盡力,不但有助找出社區隱形患者,切斷病毒傳播鏈,亦為日後疫症防控提供重要的資料和經驗。 特區政府一方面有需要盡快研究並制訂新機制,更彈性地輸入有經驗及有質素的非本地培訓醫護專才,例如在外攻讀醫科並有專業資格的港人子女。除了醫生之外,也應考慮醫務化驗師等相關專才,以紓緩公營醫療系統醫護人手不足的情況。另一方面,當局應積極推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擴展醫療衞生合作。事實上,香港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在醫療產業方面各有優勢,整體醫療水準長期處於國際一流水平,內地則較強調中西醫結合,兩地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加上將來有更多港人選擇到內地定居或安老,政府應積極爭取及協助港人在大灣區開辦醫院、健康安老中心及進行醫療培訓,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專業發展。政府亦應將「醫療券」使用範圍擴展至大灣區珠三角城市的醫院或診所,並且完善跨境救護車服務,為北上生活的港人提供更周全的保障。 (刊於文匯)

經民聯倡設「港青大灣區e通道」
十大建議助年輕人北上 就業學習生活全方位支援

國家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特別是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為香港青年提供大量發展機遇。然而目前港青北上,在就業、學習、生活三方面都有不少困難和障礙,經民聯專門就此問題進行研究,並於今日(19日)舉行發布會。針對當前港青北上所面對的障礙,聯盟提出倡設「港青大灣區e通道」,並圍繞這個設想提出十大建議,期望為香港青年減少和清除障礙,設立一條簡單、高效、便捷的通道(easy channel),為港青北上提供全方位的支援。

解決泊車難 不應做鴕鳥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最近就《二○一九年道路交通法例(泊車位)(修訂)條例草案》二讀恢復辯論,該條例草案純屬實務及技術性修訂,不涉及甚麼爭議,議員卻十分踴躍發言,反映大家對本港泊車難的問題,非常關注。儘管條例草案已獲得通過,但如何設法增加泊車位供應,是政府當局需要解決的民生課題。

匡正議會秩序 聚焦經濟民生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的決定,清晰列明了香港立法會議員因宣揚或者支持「港獨」主張、拒絕承認國家對香港擁有並行使主權、尋求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事務,或者具有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等行為,不符合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定要求和條件,一經依法認定,即時喪失立法會議員的資格。香港特區政府根據有關決定宣布4 位立法會議員喪失資格。

善用「一國兩制」優勢把握大灣區合作機遇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原定10 月14 日公布的本年度施政報告將押後,原因是本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嚴重,就大家期盼的香港如何走出經濟困境,她梳理了一系列措施,要求中央考慮及支持,但涉及範圍廣泛,並非單一部委可以決定,她稍後將前往北京,與不同部委開會協調,目標是施政報告能包括中央支持香港發展的政策,以提振本港經濟,恢復市民信心。我認為,以香港的現實情況,特首的決定是可以理解的。

以基建帶動經濟 為現在也為未來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各行各業仍處水深火熱之中,經濟活力極待恢復。日前,政府宣布推出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涉及二百四十億元。重點措施是將動用一百三十億元提升防疫抗疫能力,包括預留一百一十七億元採購新冠肺炎疫苗,亦會進一步支援醫管局應對冬季流感高峰期及下一波疫情等。至於紓困措施則撥款四十五億元,資助受疫情重創的二十三個行業,並將援助失業人士特別計畫延長至明年五月。另外有五十億元用於進一步寬減政府物業租金及政府收費。政府同時要求房委會、房協、機管局、科學園和數碼港向商戶減租,涉款約十億元。

經民聯慰問國家核酸檢測支援隊表謝意

為期14天的香港「普及社區檢測計畫」將於今日(14日)晚上8時圓滿結束,當中由國家衞健委派出的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人員辛勞多日,為檢測和截斷本港社區內的隱形傳播鏈盡心盡力。經民聯多名領導和地區骨幹今日分批來到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的臨時氣膜實驗室「火眼實驗室」,向支援隊人員予以慰問,感謝他們的無私付出。

拚經濟保民生克服疫境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在10 月14 日立法會本年度首次會議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將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為此,經民聯主要成員在9月9日中午與特首會面,表達聯盟對《施政報告》的期望及建議。建議書以「拚經濟,保民生,衝出疫境」為主題,包括四大範疇、十大專項建議,涵蓋抗疫紓困、提振經濟、改善民生及推動青年工作,以及對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積極參與國家「十四五」規劃等等,務求盡快重振香港內外經濟活動,恢復社會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