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者應為抗疫謀良策辦實事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全國「兩會」在北京圓滿閉幕,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政協閉幕會上表示,人民政協是專門協商機構,越是形勢複雜、任務艱巨,越需要通過提高協商水平來廣集眾智、廣謀良策、廣聚共識。回想香港的抗疫經驗,我對汪洋主席的話深有體會。有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的支持,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團結一心,一定能夠戰勝疫情,令社會早日回復正常。商界及市民均殷切期盼特區政府切實承擔主體責任,帶領香港走出困局,在疫情過後趕上國家發展的高速列車,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戰勝疫情 謀劃前景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全國政協會議昨天圓滿閉幕,韓正副總理及夏寶龍副主席談到香港疫情,表達中央無條件支持抗疫。不論是資源、醫療及檢測團隊,以至內地頂級專家,全力馳援香港,充分反映中央對港的全力支持,對市民生命健康的真切關心,為抗疫工作注入信心和力量。夏副主席形容大家是一家人,不分你我,讓人非常感動。

中央全力援港 盡顯家人情誼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全國兩會今日順利閉幕,其間既有藍天白雲,亦有中央送暖,這次兩會行程有了回家的親切感,離開時依依不捨。短短兩星期,香港疫情翻天覆地,中央多次重點出台援港,對香港抗疫「有求必應」,保障香港醫療物資供應和日常生活所需。試問如沒有家人般血濃於水的牽絆,又怎會有如此無私奉獻。

那5000人會是誰?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港大2 月10 日推算疫情至6月中旬將累積逾950宗死亡;但若封城,死亡個案將降至115宗。不幸的是疫情遠超估算,至昨日已錄得2656 宗死亡。前日港大更新推算,至5月1日會有5008人染疫死亡、430 萬人染疫。若推算正確,意味未來一個半月,香港會再多2352人病逝,那是人命,不是數字。

善用緊急法排除制度障礙 以利香港高效抗疫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日前在出席全國政協港澳聯組會時,希望委員全力做好抗疫,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以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充分發揮本港優勢,化解經濟民生深層次矛盾。韓正副總理多次提及香港疫情令他揪心,特別是對長者和孩童確診者的關切,並特別提到這批長者是創造今天香港成就的人,社會要多加愛護。

依託中央關心支持 齊心協力戰勝疫情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昨日在北京參加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聯組會,他在講話中大篇幅提及香港抗疫,表示中央非常關心香港的新冠疫情,強調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抗疫工作,對於特區政府在抗疫工作的請求是照單全收、有求必應,中央會確保對港食品和必需品的供應,確保香港市民生活不因疫情受嚴重影響;檢測資源方面,中央會在人手和檢測物資上全力支持;增建醫院和隔離設施也會馬不停蹄進行,希望協助香港盡快控制疫情,保障每名香港市民的生命。韓正副總理的講話突顯了中央對香港市民的關心以及對於香港抗疫無條件的支持,也向社會各界發放要全力積極抗疫的訊息,並增強大家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力量。

借助內地優勢扭轉抗疫劣勢 (陸瀚民) – 評論文章

第五波疫情兇猛,遠超本港抗疫容量。在中央迅速和大力支持下,內地衞生專家團隊、援港防控專家組等人員火速赴港支援,食物日用品維持以百噸計穩定供港,數千方艙單位搶在七天完工交付,這些都是民眾 「看得見,摸得到」的支援。援港措施具體實在,讓特區民眾切身感受到中央對特區的關顧,突顯了祖國的制度優勢。從物資供應到方艙醫院,都足見內地支援香港抗疫的重要性。香港面對自身能力局限,應該在非常情況下更勇於打破常規,充分利用內地的優勢,扭轉香港抗疫劣勢。

中央送暖及時 香港更要爭氣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中央各有關部門和廣東省各地迅速行動,就抗疫人手、設備、物資對港作出支援,國家衞健委更組建九千人的採樣隊隨時來港支援,為香港抗疫戰帶來曙光。我感謝中央政府及內地團隊再次助力香港興建檢疫及治療設施,為香港幾近崩潰的醫療系統力挽狂瀾。特區政府必須把握關鍵時刻,從檢測能力、隔離能力和社區防控能力三方面着手,理順本港抗疫策略。期望廣大市民同心合力與疫情賽跑,嚴格遵守各項防疫規定,鼓勵長者兒童盡快打針,香港各界萬眾一心、早日穩控疫情。

善用法律 打贏抗疫攻堅戰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第五波疫情極其嚴峻。每日過萬人感染、數十人染疫病逝;醫療系統瀕臨崩潰,無法入院治療的病人數量日增,很多確診者被迫留在家裏心急如焚,擔心感染同住家人。就在最危難之時,中央全力援港,大量人員及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到香港,極大地提振了港人戰疫的信心。

撐企業要推「保就業」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新一份《預算案》在本港爆發第五波疫情下出爐,對於政府採納了不少經民聯的意見,包括發放一萬元電子消費券、優化「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延長還息不還本計劃等,我表示歡迎和支持,並相信這些「及時雨」有助市民及工商界渡過當前的經濟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