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中央送暖及時 香港更要爭氣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中央各有關部門和廣東省各地迅速行動,就抗疫人手、設備、物資對港作出支援,國家衞健委更組建九千人的採樣隊隨時來港支援,為香港抗疫戰帶來曙光。我感謝中央政府及內地團隊再次助力香港興建檢疫及治療設施,為香港幾近崩潰的醫療系統力挽狂瀾。特區政府必須把握關鍵時刻,從檢測能力、隔離能力和社區防控能力三方面着手,理順本港抗疫策略。期望廣大市民同心合力與疫情賽跑,嚴格遵守各項防疫規定,鼓勵長者兒童盡快打針,香港各界萬眾一心、早日穩控疫情。

香港上周開始出現單日新增破萬宗確診本地個案,顯示本地疫情仍異常嚴峻。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親赴深圳,連日來主持多場抗疫協調會,先後派出多批檢測技術人員,連同兩架「P2+」核酸檢測車到港,由內地新援建的「獵鷹號」、「凱旋號」兩大實驗室已先後啓用,令本港的採樣和檢測量有望提升至每日不少於一百萬次。

用好中央支持和民間資源

為保障援港物資通關暢順,深圳海關採取「先放行後補辦手續」的驗放方式,確保供港緊急物資「零滯留」,一千萬份快速抗原測試包、十五萬盒抗疫中藥包、二千五百萬個內地提供的KN95口罩已陸續送到香港。以上種種支援措施都令人感覺到兩地同氣連枝的情誼。

香港絕不是孤軍奮戰!

第五波疫情爆發以來,工商界一直不遺餘力支援抗疫工作。現時市面上防疫物資供不應求,經民聯早前迅速成立抗疫支援專組,聯絡多方供應商後,購得一萬套新冠病毒快速檢測劑盒,將陸續透過經民聯的業界和社區網絡,贈給有需要的市民緩解燃眉之急。我期望大家凝聚起強大力量,一方面推動特區政府用好中央的支持和民間資源,協調和分派各種物資到不同行業、不同階段人士,另一方面動員人力到抗疫前線,把工作落到實處。

及早規劃方艙人員管理

隔離設施方面,內地援建的各所方艙醫院正緊鑼密鼓建設中。縱然援建難度不小,但負責人員結合建設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經驗,成功克服不同難題,迅速有序地開展建設工作,再次向國際展示「中國速度」。按此進度,相信香港床位供應緊張的情況很快便能得到紓緩,屆時便能解決大量確診患者需居家檢疫的漏洞,真正能做到「床等人」,而非「人等床」。

隨着多個方艙醫院啓用,醫護人手的需求必會激增,政府果斷引用緊急法,允許內地醫護人員來港支援,是合情合理的必要之舉。我希望當局積極和內地相關部門協商,並虛心學習內地抗疫經驗和機制,及早規劃好人手調配工作。

鼓勵長者兒童盡快打針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說:「抗疫最寶貴的是信心,最重要的是團結,最迫切的是行動」。專家預計疫情將在三月中旬達到高峰,我期望廣大市民同心合力與疫情賽跑,嚴格遵守各項防疫規定,否則前線醫護人士做再多檢測圍封,都只是「以有涯追無涯」,趕不上病毒傳播速度。

當然,要加強社區防疫能力,提升疫苗接種率是不二法門。香港疫苗接種推行滿一周年,雖然現時本地接種一針比率接近九成,但長者(特別是80歲或以上長者)及3至11歲兒童的疫苗接種率未如理想,確診離世者中絕大部分沒有接種疫苗。事實上,Omicron傳染性強,即使長者足不出戶,病毒也可能透過家人探訪而「找上門」。試問誰不把家中長幼平安放在第一位?因此在健康情況許可下,廣大市民應鼓勵長者和兒童盡快打針。

當前抗疫形勢異常嚴峻,經濟民生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我相信,有祖國作為香港的堅強靠山,只要香港各界萬眾一心,以最大的決心對抗疫情,香港必定能夠早日走出疫境。

(刊於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