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鬱悶和困局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今天是二○一四年的最後一天,明天就是新的一年。非法佔中事件和社會就政改的爭論,持續了差不多兩年。儘管佔中已經告一段落,但它留下的深層次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香港社會的撕裂,子女和父母因為政見立場相異而關係破裂,警民關係亦陷入冰點……展望來年,希望香港能夠走出沉鬱,在不同中找到出路,重現寬容和藹的面貌。
今天是二○一四年的最後一天,明天就是新的一年。非法佔中事件和社會就政改的爭論,持續了差不多兩年。儘管佔中已經告一段落,但它留下的深層次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香港社會的撕裂,子女和父母因為政見立場相異而關係破裂,警民關係亦陷入冰點……展望來年,希望香港能夠走出沉鬱,在不同中找到出路,重現寬容和藹的面貌。
中國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網購市場更是勢不可擋。最近有位內地朋友從網上購了一箱加拿大龍蝦,價錢比香港食府提供的便宜得多,加上沒有關稅,簡直「無得彈」。除了新鮮龍蝦之外,在內地只要能夠鏈接上網,很多物品都可以網購得到,如嬰兒食品、健康產品及化妝品等。看到內地網購市場「井噴」,不禁令人慨嘆中國市場的巨大消費潛力。
澳門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正如習主席所指出,是在「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指引的正確道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好。回顧澳門在實踐「一國兩制」過程中取得的成功經驗,本人認為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澳門社會各界珍惜回歸;二是愛國愛澳傳統深入人心;三是積極主動尋求與祖國內地融合發展;四是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
絕食學生上星期向建制派議員發出公開信,希望建制派能促成學生與政府就「重啟政改」展開對話,我作為其中一位受文者,曾到過佔領區嘗試說服學生停止絕食,並與政府代表溝通,應以不公開形式進行。我此行明知不可為而為知,因為同學及佔領者必然要求「公開對話」,爭取傳媒曝光。
長達七十多日的佔領運動終於結束,市民及受影響的商戶終於可以鬆一口氣,迎接聖誕節。香港是自由社會,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但非法的佔領行動有多達八成市民反對,對社會的破壞顯然易見,造成的損失更難以估算。
立法會近期有反對派議員輪番提出「休會待續議案辯論」,內容都是質疑警方依法執法,包括協助執行禁制令及處理公眾集會的手法。我非常疑惑,是否違法「佔領」行動一日不結束,這些議員就會將類似做法常態化,作為發動全面「不合作運動」,並拖延審議其他重要法案和處理經濟民生議題的一個手段…
非法佔領運動已持續超過兩個月,身邊不少人已由最初叫苦連天,變成現在的默默忍受。例如受交通阻塞影響的打工一族,只好繞路、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受佔領滋擾而生意下跌的小商戶,只好在「燈油火蠟」等日常開支上盡量壓低成本,希望渡過難關;日夜在佔領區維持治安的警員,只好抵受疲勞、犧牲與家人相聚的假期,繼續堅守崗位…
在這兩個月,我見到社會出現了令很多香港人傷心的情況。自從有了這場非法佔領行動,我看到社會各個層面都很撕裂;在電視畫面中,充斥着一幕又一幕年輕人和警察間的衝突。每次看到雙方都因此有人倒地、受傷,實在令人痛徹心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