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多管齊下 撐住打工仔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儘管財委會早前緊急通過第四輪防疫抗疫基金的64 億元撥款,但本港持續受到疫情反覆困擾,各行各業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這筆撥款只屬杯水車薪。何況這類援助「不患寡而患不均」,部分行業雖然沒有受到第四波疫情下收緊限聚令措施的直接影響,但生意早已受疫情波及,有些從業者甚至已是長時間零收入,亟需幫助。無奈現時政府儲備只剩下約8 千億元,還要為應付未來的各種挑戰預留彈藥,難免左支右絀。

漫長抗疫路 憧憬新希望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抗疫已經一年,即使金山銀山,坐食山崩始終難以持久。市民已身心俱疲,部分行業更是面臨滅頂之災,所以當政府本周公布限聚措施再次延長,在農曆新年假期前預料亦難以大幅放寬,大家難免失望。我再次呼籲政府伸出援手,包括暫停強積金供款六個月,使僱主僱員都能多一點應急錢。

新年願望:「清零」通關 恢復經濟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第一批100 萬劑疫苗即將到港,預期2 月開始可為大部分市民免費接種疫苗。這個消息可以說是一份最好的新年禮物,為2021 年帶來新的希望。展望將來,香港要重振經濟,必須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抓緊國家「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而特首早前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與深圳合作共建「一區兩園」,繼續推進「明日大嶼」等,這些都需要果斷而縝密的執行力。

法律要求公職人員宣誓 屬國際普遍做法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去年6 月30 日實施的《港區國安法》第6 條訂明香港居民「在參選或者就任公職時應當依法簽署文件確認或者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當中對「公職」的定義比起《基本法》第104條的要求有所增加,行政長官選委、政府官員及公務人員和區議員也需要依法宣誓或簽署文件確認。對此,反對派眼見來年在選委會搶灘的如意算盤打不響,就連區議員議席也岌岌可危,自然諸多阻撓和異議。

廣東「十四五」規劃深化粵港合作 (洪為民) – 評論文章

廣東省委早前公布「關於制定廣東『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建設「數字灣區」、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攜手港澳「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金融樞紐」,深化高水平互利合作。

期盼復甦 否極泰來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新年伊始,首先祝願各位身體健康、事事順心、家庭幸福。過去一年是特殊且難忘的一年,整個世界在疫情陰霾下運轉,打亂了原有的生活與規劃,未來變得不確定,教人非常不安。否極泰來,疫苗快到了,我們亦看到通關的曙光。盼望不久的將來,家家戶戶都能除下口罩歡聚過節,經濟重上軌道,市民都能覓得可掌握的未來。

對症下藥 抵禦寒冬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今年大家過了一個不一樣的聖誕,沒有餐廳高朋滿座的場景,也沒有以往熱鬧的歡慶氣氛,大家都響應政府呼籲,盡量留在家中平靜過節,盼望疫情早日受控。市民自律抗疫之餘,特區政府亦須盡最大努力,增撥資源,處理延誤檢疫、執法力度嚴重不足等漏洞,才能避免疫情持續蔓延,對市民健康負責。另一方面,不少中小企處於水深火熱,政府要提供適切援助,否則多個行業將受不住經濟寒冬,只能大規模裁員。

疫情無望清零 民望隨時清零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正義聯盟發起人李偲嫣女士與丈夫謝鋮浚先生本月10日將檢測樣本交到政府指定收集點,一直沒有收到檢測結果通知。後來李女士病情急轉直下, 16 日病逝,遺體對新冠肺炎病毒檢測呈陽性。而謝先生在家中獨處,沒有任何醫療指引,約3 日半後才被送去檢疫中心,翌日採樣做檢測,直到21 日確診。換言之,政府很可能用了約12 日才找出謝先生這位確診者。若非李偲嫣是知名人物,得到較多傳媒關注,這齣悲劇或許無法走進公眾的視線,政府負責官員繼續依然故我。

促進大灣區跨境數據流通 (洪為民) – 評論文章

政府日前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 提出超過130 項智慧城市措施,是薛永恒出任創新及科技局局長後,首份針對香港智慧城市發展的政策及措施文件。《藍圖2.0》比之前2017年的版本更全面及實在,推出了多項的新措施,包括智慧政府、智慧市民、智慧出行、智慧環境、智慧經濟。一些其他城市已開展的應用,例如網上仲裁、機械人巡邏、健康碼等,也終於準備在香港應用。下一步要看如何盡快落實。應用更廣泛固然重要,同時,政府也需要想想在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的跨境非敏感數據的信息流工作,以及研究為數據立法, 為建設智慧灣區一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