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廣東「十四五」規劃深化粵港合作 (洪為民) – 評論文章

廣東省委早前公布「關於制定廣東『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建設「數字灣區」、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攜手港澳「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金融樞紐」,深化高水平互利合作。

「建議」提出「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打造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其中特別提出探索數字數據立法,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安全保護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範。數字數據立法,一方面是對數字經濟的規範和監管,同時也是保護和鼓勵。數據確權與交易規則的制定,可以推動數據資源的生產與開發利用,進一步促進數據產業生態的成長和完善,為法律、大數據、軟件、平台及智慧財產權等產業帶來更好的商業前景。

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另一方面,「建議」提出堅持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相互促進、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攜手港澳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廣東具有強大的製造業基礎,近年來着力打造新興產業鏈,補齊產業鏈和供應鏈短板,致力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香港在基礎科研方面實力雄厚,在生物醫學、高端電子科技等領域具有領先優勢;擁有多間國際排名百位之內的大學,能吸引外國優秀學者,引進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究方法與經驗。本港的科研實力、國際化和市場化優勢,與廣東的龐大市場、先進製造業相結合,可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持續推動大灣區的創新科技和經濟繁榮。

在金融領域,「建議」提出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優化金融空間布局,推進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攜手港澳共建國際金融樞紐。廣東計劃強化金融對中小微企業和科技企業的支持,發展創業投資,以深圳證券交易所和廣州期貨交易所為核心推進資本、期貨等要素市場建設,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香港金融市場層次豐富、體系完備,有「深港通」等機制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同時高度國際化,香港在金融方面的「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優勢能夠通過推進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來保持。

共建國際金融樞紐

在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方面,「建議」提出要實現高水平的軟硬聯通,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實體層面,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協同港澳增強世界級機場群和港口群國際影響力。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方面,優先在食品藥品安全、環保、通訊、交通、通關及工程建設等三地共識度高的領域實現突破,在市場准入、標準認定和產權保護等方面實現三地接軌,促進人員、貨物等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通過粵港澳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不斷拓展的市場一體化,香港可以更好地開拓龐大的內地市場和對接世界市場,嵌入國內大循環、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刊於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