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助力灣區建設 拓展青年空間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今年兩會,大灣區規劃成了各界焦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明,支持港澳抓住共建「一帶一路」和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更好發揮自身優勢,全面深化與內地互利合作。對此,我感到十分鼓舞,並期望短期內有更多打通灣區「四流」的具體措施出台。

勿將海濱發展與公營醫療對立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政府上周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其中政府決定在今年預留六十億元作為發展海濱長廊及休憩空間,改善海濱措施。筆者過去一直與一眾環保人士努力為市民爭取在維港兩岸打造一條綠色海濱長廊,因此對這項政策也感到耳目一新。當然,筆者事後亦建議政府,要造就一條環境優良的海濱供市民享受,最重要的不僅僅是興建及改良海濱設施,而應該注重改善海濱水質,否則就像「美女有狐臭」,再漂亮的海濱也無人問津。有專欄作家在報章上撰文,引述筆者上述的比喻在本港目前的公營醫療面臨的挑戰上,更引申為所謂「有錢去整容,無錢去醫病」,不僅捉錯用神,更歪曲筆者的論述,是不恰當的。調撥資源解決公營醫療系統性問題固然是重中之重,但一條優質海濱和潔淨海水,對減輕公營醫療負擔有益無害,不應將兩者對立起來。

中產中小企 值得更重視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以「撐企業、保就業、穩經濟、利民生」為主題,整體而言方向正確,惟力度有待加強。中產及中小企對《預算案》寄予厚望,前者向來交稅多、福利少,每年特別期盼財爺派糖;中小企在貿易戰陰霾下,固然期望政府為他們遮風擋雨。豈料退稅退差餉縮水,即時反應難免是有點失望。

十年磨一劍 財案欠全面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政府昨日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筆者非常歡迎政府今年決定預留60 億元發展新的海濱長廊及休憩空間,改善海濱設施。本港海濱發展潛力巨大,筆者及一眾環保人士在過去10 年間鍥而不捨的建議政府在維港兩岸打造優美怡人的海濱長廊,因此筆者歡迎政府這一項政策。但維港海濱水質欠佳,海濱臭味難當更一直是維港兩岸海濱的痛處,在此建議政府應再撥款100 億元作為改善水質的基礎性投入基金,不要只顧着發展海濱設施這個「硬件」,而忽略了水質這個重要的「軟件」。

做好分工 達至共贏 (洪為民) – 評論文章

千呼萬喚出來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當中有不少是回應各界對大灣區的訴求及期望,為未來大灣區發展提供了重要方向。《規劃綱要》也談及香港、澳門、廣州、深圳這四個主要城市的定位,及區內城市的錯位發展,筆者相信能避免同質競爭發展,因應城市的各自特色做好分工,達至互利共贏。

保持特色 發揮優勢 帶動發展 造福市民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打破地理空間和市場限制,為香港拓展了巨大的經濟腹地和發展機遇。香港投入大灣區建設,應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保持和發揮香港「一國兩制」這個最大特色和優勢,為大灣區與國際市場對接提供制度上的靈活和優勢;二是發揮香港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優勢,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三是拓展大灣區及「帶路」市場,突破香港產業發展樽頸;四是通過制度創新在大灣區實行「港人港稅」,為港人提供更優質工作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