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券商經營困難,當局必須正視免更大失誤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特首梁振英早前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當中提及有關香港金融業未來的發展政策,可惜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猶如水中月,鏡中花。對於本地證券業界而言更無異於畫餅充饑、望梅止渴。
特首梁振英早前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當中提及有關香港金融業未來的發展政策,可惜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猶如水中月,鏡中花。對於本地證券業界而言更無異於畫餅充饑、望梅止渴。
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經濟發展委員會」將檢討產業發展策略和政策,實踐「做多做闊」的施政方針,令產業得以更多元化。我十分認同特首的方向,香港人頭腦靈活,充滿創意,在傳統支柱產業之外,年輕人更希望可嘗試更新的事物,去走新的路,百花齊放的經濟才是最具活力。
講到教育投入,政府官員經常不忘提醒教育經費佔政府整體開支的比例。在剛公布的《施政報告》,特首梁振英再次強調「教育經費佔政府整體開支約五分之一,是各個政策範疇之冠」。
立法會這三天正進行《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辯論,議員對《施政報告》有不同意見,有些議員把《施政報告》批評得一文不值。也許,《施政報告》未能即時解決一些眼前問題,但特首整體描繪未來五年治港藍圖,提出不少長遠規劃及措施,個人認為《施政報告》是值得支持的。
西方有一句諺語︰ 「通往地獄的路,往往是由善意鋪成(The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在近來標準工時的討論之中,我對此有很深感受。
港交所(00388)擬於本年3月推行收市後期貨交易,引起業界高度關注。按港交所的進度,有關期貨夜市的軟件開發和內部測試已經完成,目前只待證監會審批。
立法會上星期辯論「幫助中產」的議案,連我在內發言的議員有三十多位,足見這是個大家十分關注的議題。其間同事們針對稅務、置業、租金、醫療、子女教育開支等各方面闡述,促請當局推出更多支援中產的措施。
最新公布的施政報告,政策重點是解決房屋問題。面對市民置業安居的強烈訴求,特首梁振英在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時,罕有地連續用了幾個成語:分秒必爭、寸土必爭、「全民搵地」、大興土木。
最近,一套以中港矛盾為題材的電視劇《老表,你好嘢!》播出後,旋即受到中港兩地人民熱議,收視率高企。其實不但是電視劇,近年凡有關中港問題的消息,均能吸引傳媒廣泛報道,引起社會關注。
昨天(23日),葛珮帆議員在立法會提出「幫助中產」的議案並獲得通過。席間,議員不分黨派也積極發表意見,道出中產「向下流動」的窘境。證券業的從業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過去的年代,從事證券業的行家也算得上是中產階層,但現今的經營環境惡劣,不少從業員在事業和生活都面對沉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