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發展需社會理解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早在一九八八年,政府已經開始研究新界東北的規劃,其後選定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一帶,作為未來新市鎮的選址。及至○七年重新啟動發展計畫,經過三輪公眾諮詢,終在去年完成研究。政府今年二月初在發展事務委員會上提交文件,申請撥款進行前期平整及基礎建設工程,以便斟測及展開詳細設計。然而一些人過往從未就東北發展表達意見,卻在表決前突然表示關注,用盡方法在議會內外拖延撥款。

冷靜處理民意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日前,佔中結束歷經十日的所謂「佔中投票」,組織人士聲稱投票人數達七十九萬。當中水分如何我們難以估量,但中央政府認為佔中及這場所謂「公投」挑戰國家主權及《基本法》,則是不爭的事實。隨着激進分子跟主流民意愈走愈遠,社會對立情緒高漲,政改前景實在不容樂觀。

認清「佔中」本質 重回普選正軌 (梁君彥) – 評論文章

由「佔領中環」(「佔中」)運動發起的「民間全民投票」還在進行中,雖然主辦機構聲稱已有數以十萬計人士投票,但連發起人也承認投票機制無法確保投票人符合資格,未成年及非香港永久性居民都可投票,也無法防止盜用別人身分以至重複投票等等的情況發生…

削自由行逆世界潮流 提升接待力方為上策 (梁君彥) – 評論文章

今年初,特區政府發表《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預測2017 年訪港旅客逾7000 萬人次,又說2023 年更突破1 億人次。報告一出,引起輿論嘩然,大家所想到的,不是這批旅客所帶來的無限商機,而是「一億大軍南下壓境,香港即將無碇企!」

暴力衝擊損港形象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上星期五,示威者以暴力衝擊立法會大樓的畫面仍歷歷在目;今日下午,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將繼續審議新界東北發展的研究撥款。早有示威者在網上揚言衝擊「陸續有來」。接連的暴力衝擊立法會行動,已超越法律所容許的示威遊行範疇;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暴力行徑在社會上有蔓延的趨勢,對香港的社會穩定以及有利營商的國際形象,勢必造成打擊。

原來這就是「民主」(梁美芬) – 評論文章

上周五立法會財委會審議新界東北發展撥款期間,近千名反對工程的人士暴力衝擊立法會,立會大樓多處受破壞。法治、和平理性素來是本港核心價值,今次暴力衝擊是一場衝着法治、文明而來的重大危機,社會各界應齊聲表態:我們要優質民主,不要白色恐怖和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