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淪為播獨基地 議員豈可坐視不理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香港投放在教育領域的撥款一向不手軟,每年用逾200 億元公帑直接資助大學,還有資助多間專上院校和對私立大學的各項優待寬免。這些巨款是否帶來社會期望的成果?近年「違法達義」和港獨兩大思潮滲入校園,大學管理層顯然對此顯得手足無措。去年反修例運動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將大學的各種校園管理問題披露於公眾眼前,中大理大淪為了黑衣暴徒的基地和軍火庫。
香港投放在教育領域的撥款一向不手軟,每年用逾200 億元公帑直接資助大學,還有資助多間專上院校和對私立大學的各項優待寬免。這些巨款是否帶來社會期望的成果?近年「違法達義」和港獨兩大思潮滲入校園,大學管理層顯然對此顯得手足無措。去年反修例運動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將大學的各種校園管理問題披露於公眾眼前,中大理大淪為了黑衣暴徒的基地和軍火庫。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已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當中有談及加強深港合作、促進大灣區便利的不同措施,也談到青年人未來在大灣區的發展空間,相信在這個大背景下,未來前海的深港合作是大有可為。
全國人大常委會2014 年通過將每年12月4日定為「國家憲法日」,每年都會舉行普法推廣活動,加強民眾對憲法的認識。香港特區今年第四年舉辦國家憲法日的活動,以「憲法與國家安全」為主題舉行座談會。筆者認為,「國家憲法」這重大題目,對經歷了近一年社會運動、並於今年中訂立香港國安法的香港而言,意義重大而深遠。
由特區政府與貿發局合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自二〇一六年舉辦以來,成為年度盛事,是推動「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商貿平台。今年論壇踏入第五屆,以「洞悉商機 共建可持續及共融的未來」為題,聚焦「一帶一路」最新發展,尤其是如何推動疫後經濟復甦。
踏入十二月,本來是市民消費的旺季,經過接近一年的抗疫疲勞,零售飲食業能否翻身,還看這段關鍵時間。可是,突如其來的第四波疫情,打擾了市民的消費興致,打破了旅遊氣泡,更打亂了開關的部署……在嚴峻的疫情下,疲弱的經濟只得雪上加霜,幾乎可以肯定,這個聖誕,香港市道要進入寒冬。
林鄭特首新一份施政報告採納經民聯110多項建議,其中的一些經驗對於我們今後更好地發揮建制派政黨的作用,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有效施政、推動香港發展,具有重要啟示意義,值得認真總結。概括而言,這方面主要經驗啟示有7點:一是與特區政府結伴而行,建設香港美好家園;二是與市民結伴而行,促進政府施政貼近民情;三是與業界結伴而行,推動產業多元發展;四是與青年結伴而行,拓展空間開創未來;五是「是其是、非其非」,切實履行監察政府施政責任;六是加強政策研究,確保建議科學務實可行;七是堅定維護「一國兩制」,守護香港繁榮穩定根基。
新一份施政報告用專門章節列舉中央在7個方面的挺港措施,預示了中央將會根據香港的需要而不斷推出挺港的措施,讓處在困境中的香港市民真切感受到中央的關顧和支持,增強了社會各界戰勝疫情、復甦經濟的信心。
在去年的社會動盪和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打擊下,香港整體社會舉步維艱。不但疫情危機遲遲未除,工商經濟難以恢復,連市民的生計和生活亦受到影響。社會各界都期待新一份的《施政報告》能夠令香港重整旗鼓,逐步復甦。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就房屋土地供應、青年大灣區發展、創科和港深合作、金融互聯互通等範疇提出了200 多項新措施。當中關於創科、金融、航運和青年等方面的建議,突顯了中央政府在特區面對困境的時刻,對我們的關顧和支持,為香港未來發展打下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