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香港優勢 深化金融改革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H股在港上巿去年剛好20年,香港扮演的角色亦已由將內地大型國有企業介紹給公眾市場,轉為肩負幫助A股發展的使命,協助A股提升管治水平,藉以拉近內地股票巿場和國際市場的差距。故香港在促進內地巿場向國際接軌,實可肩負更為重要的責任。
H股在港上巿去年剛好20年,香港扮演的角色亦已由將內地大型國有企業介紹給公眾市場,轉為肩負幫助A股發展的使命,協助A股提升管治水平,藉以拉近內地股票巿場和國際市場的差距。故香港在促進內地巿場向國際接軌,實可肩負更為重要的責任。
當年中英談判之後,要將中英兩國及香港各界的不同經濟及政治訴求,有系統地寫成法律條文,實在是非常艱巨的工作。許老師經常跟我說,《基本法》內每一個字、每一個符號,都是經過反覆思量,將主權、自治及維持現狀的原則糅合在每一條之中…
經民聯於新春期間舉行大型新年聚會及團拜,一眾立法會議員及區議員,與近兩千名來自港九新界的街坊好友歡聚一堂,在林村廣場筵開近一百六十席,一邊享用盆菜,一邊欣賞豐富的表演節目。
香港年輕一代苦無機會向上流動,港區全國政協林建岳建議在廣東的橫琴、南沙和前海構建香港青年就業和創業的最佳平台,特別是把南沙新區部分土地租借予香港特區政府建立「南沙粵港青年創新創業園區」,以創意工業為主,集合內地、香港和外國的年輕人共同「尋夢」,不排除香港會出現一個如「騰訊」創辦人馬化騰般的人物。
三月是全國兩會召開的時間,會議既總結國家過去一年的發展狀況,亦對未來面臨的挑戰和發展目標作出預判,從而集思廣益,令國家的發展穩步前進。作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在參與國家事務的同時,向國家領導人反映香港發展的具體情況、研判形勢,也是我們必須肩負的責任。
經民聯今晚(3月6日)在北京舉行新春酒會,與各代表委員及各界友好歡聚一堂,共賀新禧,行政長官梁振英、全國人大法律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主任楊崇匯、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呂新華、中聯辦副主任殷曉靜、基本法委員會主任張榮順、多名港澳人大、政協委員,以及特區政府官員等超過一百名嘉賓親臨支持,令晚會賓客盈門,熱鬧非常。
在今年的政協會議上,經民聯4位政協委員共提出了6項提案,不少內容均與青年發展有關,包括推動青年向上流動、建立統一學歷認證部門,以及在稅制和政策上便利港人到內地三個特區(橫琴、前海、南沙)工作等,這些提案正配合經民聯今年訂下「創意、上游、香港未來」的工作目標。
隨着香港人口老化,勞動力減少,政府開支將會超過收入,最快可能在七年後開始出現結構性赤字。政府入不敷支,勢必會影響到香港的營商環境及民生需要,不利經濟發展,亦會削弱本港競爭力。然而,社會期待政府有更大承擔,故此我們只有繼續創造財富,才能有足夠的財政收入維持香港人的生活水平。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發表了新一份的財政預算案,在加強香港競爭力上著墨多了,也提到要加強支援中小企。我想這個大方向是值得支持的,香港必須為未來和我們的下一代綢繆,免卻他們為未來的公共財政支出作出沉重的負擔。不過,對於他建議全面寬免交易所買賣基金 (ETF)印花稅,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我則未能認同。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今日發表的預算案中,首次就香港面對結構性赤字的隱憂作出預警,並在基建、人力和產業發展等方面提出應對措施,經民聯認為預算案務實且具有前瞻性,有助提升香港的競爭力,與經民聯今年的工作主題─「創意、上游、香港未來」目標一致。事實上,推動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促進社會各階層向上流動,正是解決香港結構性財赤的長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