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自由行褪色 還要趕客嗎?(林健鋒) – 評論文章

「五. 一」黃金周甫開始,訪港內地旅客人數是增是減、消費力是強是弱,仍有待揭盅;然而,旅遊界近日頻頻預警,指自由行旅客訪港熱情有冷卻趨勢,酒店沒有逼爆、食肆沒有滿場,零售業或要經歷自○九年以來最困難的一年。  

淡靜的原因,是內地遊客消費力減弱、旅遊模式的改變、還是香港這夥東方之珠已褪色?其中一個原因,當然是中港矛盾升溫,導致部分旅客卻步。

近日一坨童便,激起新一輪中港矛盾,個別激進港人更火上加油,在尖沙嘴商場內蹲下「扮大便」,諷刺內地童在本港公共場所便溺,一度與路過的內地旅客對罵。這是繼「驅蝗行動」和「光復旺角」後,不知第幾次對內地旅客劍拔弩張了。

眼見中國旅客帶來龐大的消費力,歐美各地紛紛放寬入境簽證限制,其中歐洲多個國家亦已簡化中國旅客的簽證手續,美國正考慮讓第二次入境的中國旅客免簽證待遇。歐美的積極吸客,與部分港人的無禮趕客,形成強烈對比。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近年大批內地遊客來港,大家有文化和生活習慣的差異,難免衍生一些問題。

然而,要改變生活習慣,也並非一時三刻可以做到,還望大家多勸導寬容。部分港人以粗暴野蠻的方式表達不滿,我認為是過了火位,甚至有損香港作為國際旅遊之都的美譽。試想想,如果你開開心心到一個地方旅遊,卻受到人家不禮貌對待,心裏會否好受?

粗暴發聲損港美譽

與其埋怨太多旅客來港,倒不如積極解決問題。我認為,政府的首要工作,是提升旅客承接能力,包括設法分流旅客,使他們不致過分集中於銅鑼灣、尖沙嘴、旺角等購物鬧市。最近有團體建議在上水等地設大型購物城,我認為是可行做法。

長遠而言,當局應提升旅客承接能力,包括增加酒店及旅遊景點。大力發展大嶼山,亦是香港旅遊業的出路。

當然,要紓減旅客逼爆香港的怨氣,除靠政府努力外,還望港人能夠寬容與體諒。主流媒體亦應理性分析,而非加入戰團。畢竟每個政策也不會完美,只有不停改善與取捨。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