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公職人員須宣誓效忠 合法合情合理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日前三讀通過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這份預算案提出不少紓民困、撐經濟的措施,也採納了經民聯早前提出的40多項建議,包括發放5000元電子消費券、持續發行債券籌集資金、資助舊樓宇維修渠管等等。儘管如此,預算案整體而言取態仍然較為保守,紓困力度有所不足。一些被俗稱為「派糖」的紓困措施,例如退稅、差餉寬減等都「減甜」。在本港經濟環境處於「冰封」之際,政府應「未雨綢繆」,推出更多、更全面的逆周期措施幫助中小企及打工仔,幫助香港把握疫後復甦的機遇。而當局推出惠民措施之時,例如發放電子消費券,要真正做到與民方便,不應設立太多規限,當局應相信市民的智慧,並尊重他們的選擇,做到皆大歡喜。

紓解民困須到位 提振經濟共籌謀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日前三讀通過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這份預算案提出不少紓民困、撐經濟的措施,也採納了經民聯早前提出的40多項建議,包括發放5000元電子消費券、持續發行債券籌集資金、資助舊樓宇維修渠管等等。儘管如此,預算案整體而言取態仍然較為保守,紓困力度有所不足。一些被俗稱為「派糖」的紓困措施,例如退稅、差餉寬減等都「減甜」。在本港經濟環境處於「冰封」之際,政府應「未雨綢繆」,推出更多、更全面的逆周期措施幫助中小企及打工仔,幫助香港把握疫後復甦的機遇。而當局推出惠民措施之時,例如發放電子消費券,要真正做到與民方便,不應設立太多規限,當局應相信市民的智慧,並尊重他們的選擇,做到皆大歡喜。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發展區域專業服務中心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剛剛通過了本人動議的一項議案,主旨是促請特區政府因時制宜,制訂配套的政策及措施,發展香港成為區域專業服務中心。香港最獨特的優勢,是實施「一國兩制」,對參與國家發展有「近水樓台」之利,能夠搭建不同的合作平台,例如集資融資平台、高端專業服務平台、新興產業平台、商貿促進平台,自然亦包括高端專業服務平台,這是我們發展香港成為區域專業服務中心的潛在優勢,簡言之,即配合國家所需,發揮香港所長。

平衡發展與保育 修訂《保護海港條例》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有議員在立法會動議一項議案,討論修訂《保護海港條例》以及研究落實觀塘避風塘填海工程的議題。儘管議案最終未能通過,但當中涉及填海造地以滿足本港社會對住屋的殷切需求,以至關於應該適時修訂《保護海港條例》,是值得社會各界認真探討的。

選舉制度更完善 各界同心拚發展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全國人大常委會昨全票通過新修訂的香港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為進一步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制定具體方案。經民聯表示歡迎和支持,有關方案回應了香港社會經歷大亂之後思安思進的主流民意,從國家層面為填補香港選舉漏洞、維護國家安全、終結香港政治亂象、落實「愛國者治港」提供不可挑戰的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經民聯期望以此為契機,各界同心同德,積極支持特區政府抓緊時間做好本地法例修訂工作,以及穩妥落實各項選舉安排,為香港帶來政通人和、聚焦發展的全新局面。

建香港特色新選舉制度 確保「愛國者治港」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在全國人大開幕禮上,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草案)》作出說明,草案重申「愛國者治港」必須遵循的五大重要原則,授權人大常委會修改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完善選委會及立法會選舉辦法,確保落實「愛國者治港」。只有完善選舉制度,確保由愛國者加入管治架構,提高管治和議政質素,香港才能撥亂反正,社會重回正軌,重新聚焦經濟發展、改善民生,有助解決香港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實現長治久安。

百業待興亟待紓困 未雨綢繆戰勝疫境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不少措施,也採納了經民聯早前提出的40多項建議,包括發放5,000元電子消費券、持續發行債券籌集資金等。儘管如此,預算案整體而言取態保守,紓困力度仍有不足。聯盟促請政府重新考慮我們的建議,設立專項基金,以協助青年專業發展,並加強支援工程業界和其他專業界別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商機;更希望特區政府早日向中央政府爭取到讓已接種疫苗的市民可以免檢疫通關,經濟民生復甦方是真正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