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發展新界北 交通基建須從速規劃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近日,關於如何促進新界北發展,在立法會引發一番討論,這個議題實質上牽涉到困擾香港的最大民生問題,即土地和房屋長期供不應求,勢必引起社會各界關注。

據房委會最新公布數據,截至今年3月底,一般申請者在過去12個月獲編配入住公屋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8年,創近22年新高。長期以來,我們都可以看到很矛盾的兩種現象:一方面土地供應嚴重不足,影響到住房供應;另一方面,本港確實仍有不少土地長期荒廢,未能做到地盡其用。

港缺前瞻性整體規劃 地未盡其用

這兩種現象並存,都是源於本港一直缺乏具前瞻性的整體規劃,當局長期自綁手腳。例如,香港與深圳邊境之間有7個陸路口岸,口岸附近龐大的人流和物流,其實蘊藏着巨大的發展潛力,口岸經濟可應運而生,然而當局長期受「邊界」或「禁區」的觀念束縛,未能以口岸發展規劃去帶動邊界開發。

在5月10日,本人主持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會議,聽取了發展局官員簡介新界北的最新發展情況。根據2016年10月公布的《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新界北和東大嶼都會是政府物色以應付香港長遠社會和經濟需要的兩個策略增長區。當局在2018年完成《發展新界北部地區初步可行性研究》,建議以全面規劃的方式發展新界北,以發展現代化產業,以及需要在口岸附近營運的行業。

政府物色了3個具發展潛力地區,並建議優先展開「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項目,以配合擬建北環綫和新田站所帶來的機遇,可望建設為高密度商住發展區,北部會預留作科技及企業用途,配合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科技園。同時,鑑於重建後的皇崗口岸將實施「一地兩檢」安排,釋出超過20公頃的港方土地毗連該樞紐的北部,因此將納入作全面規劃。該樞紐預料可提供3.1萬個房屋單位,當中7成為公營房屋,可容納共8.4萬人口,並提供約6.4萬個就業機會,可同時有助解決住屋、經濟發展和就業等問題。

至於涵蓋新界北新市鎮(涵蓋香園圍、坪輋、打鼓嶺、恐龍坑及皇后山)和文錦渡物流走廊的新界北餘下階段發展,政府亦建議盡早進行相關的規劃及工程研究,以加快土地供應,可提供的土地面積更大,容納的人口更多,亦有甚高的經濟發展潛力。

北環綫工程 進度須加快

然而,若要妥善發展新界北,交通基建配套十分重要。盡管北環綫屬於已規劃的項目,但進度太慢,預計整體竣工要到2034年。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首批大樓2024年落成,古洞北新市鎮2026年首批居民遷入,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2032年首批居民遷入,北環綫如要到2034年方能落成,實在不能應付上述的發展步伐,當局必須設法加快北環綫的進度。至於連接新界和市區的南北道路和鐵路的構思,解決吐露港公路的擠塞,以至如何進一步完善往來各邊境口岸的鐵路和道路規劃,當局亦必須盡快展開,刻不容緩!

(刊於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