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公正調查 釋除疑慮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港鐵沙中綫屢次被揭發工程問題,引起公眾廣泛關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新爆出的是紅磡站旁兩條隧道和一處列車停放處有施工紀錄缺失,以及未經同意改動工程。我歡迎政府從善如流,擴大調查紅磡站剪鋼筋事件的法定調查委員會之職權範圍,以調查有關新問題;港鐵亦必須繼續配合調查,挽救市民對港鐵工程的信心;各界亦應給予委員會及港鐵空間,切忌未審先判。

以理服人 敢作決策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距離英國脫歐的「大限」,尚餘不足三個月,但脫歐方案仍未獲國會通過,英國政壇亂局未平,後續會如何發展,仍是未知之數。社會環境會變,民意亦會改變,民調顯示英國民眾已厭倦脫歐鬧劇,有愈來愈多民眾希望二次公投,推翻一六年脫歐決定。不過法律不是兒戲,首相受英國和歐盟的法律限制,擬定的方案不受民眾歡迎,國會又不願承擔,英國脫歐就如一架全速向前的火車,但前方的路軌尚未鋪設。

港產科技 助國探月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踏入二○一九年,國家航天科技發展再傳捷報。「嫦娥四號」探測器經過二十六天飛行,在月球背面登陸,令中國成為第一個派出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背面的國家,創下太空探索史的重大突破。更令人鼓舞的是,香港理工大學的科研團隊亦參與其中,他們研發的多項技術應用於是次創舉的關鍵領域。香港不乏高質素的院校和人才,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鼓勵更多年輕人投身科研,實踐夢想。

擁護法治 締造政通人和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新年伊始,首先祝願各位心想事成,身體健康!繁榮安定是香港市民的共同願望,我們能夠生活於如此安全的城市,是警務人員多年以來努力工作成果,亦有賴所有港人共同遵守法紀和維持社會秩序。我期望,社會各界能夠繼續促進經濟民生發展,放下政治紛爭,積極發聲,真正做到「政通人和」!

經民聯領導層參觀工展會
支持本地經濟及工業發展
即場買心頭好撐香港品牌

為支持本地經濟及工業發展,經民聯領導層今日下午(12月28日)到維園參觀第59屆工展會,在廠商會會長吳宏斌、廠商會展覽服務有限公司主席徐晉暉、廠商會副會長史立德、吳清煥、陳國民、黃震、吳國安、廠商會行政總裁楊立門陪同下,到訪多個展覽攤位,包括保健品、電器家品、零食及日用品等。大家對展會內香港品牌產品讚不絕口,多位經民聯成員又即場掏腰包購買心頭好,包括廚具、腰果、蜜糖和罐裝鮑魚等,滿載而歸。

告別2018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今年的聖誕節特別溫暖,社會氣氛亦較平和,市民都暫時放鬆心情,與家人共度佳節,享受天倫。轉眼間一八年快將完結,這一年可說是由憧憬到忐忑。今年初三十二名來自不同黨派的立法會議員,聯同四位局長及其他政府官員,一同前往粵港澳大灣區了解各地發展情況。作為團長的我,見到有些議員近年鮮有踏足內地,抵達當地後的各種見聞,使他們對大灣區的發展和活力感到驚歎,亦支持香港更積極參與大灣區工作。此外,港珠澳大橋及廣深港鐵路──香港段,終於在今年開通,一地兩檢的安排,為市民和旅客帶來快捷方便的交通體驗,特別在聖誕假期,港人紛紛通過高鐵和大橋外遊,內地訪港旅客亦創新高。

民調顯示六成市民贊成於東大嶼填海
86.2%受訪者認為居住環境差與土地短缺有關
經民聯倡多管齊下解決房屋問題

經民聯今日公佈,聯盟早前委託香港民意調查中心就市民對於在大嶼山東部填海的意見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6.2%受訪者認為本港房屋供應不足、居住環境差與香港土地短缺非常有關係或有點關係,60.1%受訪市民非常成或贊成於大嶼山東部填海以增加土地供應。就此經民聯建議,特區政府應盡快向立法會提交「明日大嶼」前期研究撥款建議,以及發行填海債券籌集資金。另外,針對居住環境擠迫問題,建議政府採取「棕綠同步」開發、加快重建石硤尾邨等高樓齡公共屋邨、放寬市區地積比率等,多管齊下解決房屋問題。

迎難而上 再創輝煌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本周二,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結了這四十年來國家的奮鬥歷程,令國家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中國的國際地位亦大幅提升。然而,習主席的講話更強調,在輝煌的成就面前,我們面臨新時代的挑戰,只有堅持繼續改革開放的道路,認清形勢,迎難而上,才能令國家發展再上新台階。

預算案應推「實招」撐企業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財政預算案》將於下月發表,在中美貿易糾紛的陰霾下,來年香港的經濟前景不容樂觀,財爺陳茂波表明,將會以「撐企業、保就業、穩經濟」作為《預算案》的大方向。我認為,財爺訂定的目標準確,工商界期望政府善用盈餘和儲備,推出「貼地」的措施,協助改善香港的營商環境,切勿為博取一時掌聲而胡亂派錢,更不宜為討好公眾而貿然改變理財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