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 利商惠民(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香港回歸祖國,霎眼26年。在香港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對於特區政府向本人頒授大紫荊勳章,我感到非常榮幸,並感謝多年來在從政及擔任公職路上幫助和鼓勵我的良師益友。今後我將加倍努力,繼續心繫國家和香港發展,積極建言獻策,與各界同心協力解決香港各項經濟民生難題。
香港回歸祖國,霎眼26年。在香港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對於特區政府向本人頒授大紫荊勳章,我感到非常榮幸,並感謝多年來在從政及擔任公職路上幫助和鼓勵我的良師益友。今後我將加倍努力,繼續心繫國家和香港發展,積極建言獻策,與各界同心協力解決香港各項經濟民生難題。
進入後疫情時代,世界各地積極搶生意、搶人才,香港要維持競爭力,除了由官方主導政策及組織不同活動外,還有賴社區各界各司其職,攜手講好香港故事。就此,我早前以大使會聯合創辦人身分,率領多名商界人士到杜拜及阿布扎比訪問,期望通過彼此真誠交流,協助香港商界拓展中東這個新興市場的商機。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日趨成熟,越來越多香港居民選擇到內地工作、生活、升學和養老等。經民聯根據香港市民的期望和深化灣區城市無縫聯通的要求,特別進行專題研究,並於6月23日舉行「共建灣區醫食住行」建議書發布會,就深化香港與其他灣區城市無縫聯通提出15項建議,涉及醫療健康、飲食消費、住屋置業、交通出行等四大範疇。期望通過突破城市之間的界限,促成區內深度融合,推動區域經濟民生協同發展,以滿足居民民生需求。
香港人口老化,各行各業缺乏人手、青黃不接是擺在眼前的事實。政府早前就推算本地人力供應在2022至2027年間平均每年下跌0.6%,至2027年整體人手短缺估計會達到17萬人。
社會十年一大變,政府在制定政策時,審時度勢、反覆推敲,或要求各司局長重新審視轄下具爭議的政策,是常見也是合理的做法。因此最近政府建議,將粉嶺高爾夫球場粉錦公路以東擬建公營房屋的用地,暫時修訂為「未決定用途」地帶,實是情理之中。
香港各行各業勞工短缺問題日益尖銳,不但拖慢復甦,更影響民生。經民聯今日(6月8日)舉行「正視勞工短缺 穩定人力供應」記者會,邀請業界代表分享勞工短缺下的經營苦況,並向特區政府提出人力資源政策四大建議。
談起中東,你會想起甚麼?中東地區除擁有石油和礦產等豐富的天然資源,近年致力轉型至多元經濟發展,涉及金融、科技、房地產、基建、新能源和旅遊等多個範疇,加上它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造就了大量商機,因此是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市場之一。
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人心者得人才。新一屆政府上任後推出多項「搶企業、搶人才」措施,本周二政府宣布擴大「人才清單」。新鮮出爐的「人才清單」涵蓋了9個行業領域,當中針對人手短缺問題嚴重的醫療服務業和發展及建造業,分別新增了13項及11項專業工種,「人才清單」的專業工種亦由原本的13項大幅增加至51項。今次措施反映特區政府「搶人才」的決心,亦是向全世界展示香港求才若渴,歡迎各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