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方面着手 加快傳統工業升級轉型(陳祖恒) – 評論文章
特區政府去年底公布《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為本港未來創新發展定下大方向,當中明確提出要推進香港「新型工業化」,完善創科生態圈和推動科技產業發展,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也為「新型工業化」推出多項新猷。筆者一直倡議特區政府以「雙軌並行」推動「新型工業化」,並駕齊驅發展傳統工業和新興高增值產業,故筆者對《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協助香港傳統工業利用升級轉型」,深感欣喜和雀躍。
特區政府去年底公布《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為本港未來創新發展定下大方向,當中明確提出要推進香港「新型工業化」,完善創科生態圈和推動科技產業發展,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也為「新型工業化」推出多項新猷。筆者一直倡議特區政府以「雙軌並行」推動「新型工業化」,並駕齊驅發展傳統工業和新興高增值產業,故筆者對《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協助香港傳統工業利用升級轉型」,深感欣喜和雀躍。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當中採納了經民聯早前提出的逾50項建議。經民聯監事會主席林建岳博士歡迎政府推出多項有助疫後經濟復甦及支援中小企措施,協助港商把握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以及開拓新興市場、加強環球推廣及發展創意產業等。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博士表示,派發消費券是經民聯一直主張的建議,經民聯理解《預算案》提出一系列節流措施,加強本港公共財政的穩健性,以應對過千億元的財政赤字缺口,認為這份預算案是「應使則使 重拾動能」。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有深厚的歷史及文化底蘊。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特區政府可以從「對內」及「對外」兩方面,講好中國故事。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向新一屆特區政府提出「四點希望」,其中之一是期望特區政府着力提升治理水平,包括完善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增強治理效能。在行政長官李家超帶領下,今屆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呼應習近平對香港的殷切期許,例如成立由行政長官親自領導的「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和「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同時成立了4個由司長和副司長帶領的工作小組,對症下藥,聚焦地解決跨代貧窮、土地供應等深層次問題,體現出特區政府「能做事、做成事」的決心。
過去數月,本地時裝界活動一浪接一浪,香港設計、香港品牌百花齊放,業內互動交流氣氛熾熱,令人鼓舞。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其首份《施政報告》指出,本屆政府銳意推動文化發展,使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我深信,時裝設計作為跨語言、跨地域的文化藝術載體,定能在此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政府本年度投放在文藝發展的資金增至逾59億元,我正致力爭取當局相應地增撥資源支持時裝、紡織及製衣業,培育更多具潛質的設計師,同時協助業界開拓更大市場。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及要特別關心和關愛青年人,要幫助廣大青年解決「學業、就業、創業、置業」面臨的實際困難,並說:「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這番話讓我們親切感受到習主席對香港青年的關愛和厚望,亦為香港更有效推展青年工作指明方向。
中共二十大上月順利閉幕,取得非常豐碩的成果。二十大報告清晰地謀劃和描繪國家未來發展的藍圖,極具全面和前瞻性,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報告中明確指出,國家要加快發展綠色轉型,包括發展綠色產業、宣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生產及生活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充分反映國家對於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重視。
行政長官李家超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為香港未來發展謀劃出清晰和具前瞻性的藍圖,備受社會各界好評。施政報告推出一系列新措施,着力推動本港「再工業化」進程、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及引進重點龍頭企業,正好積極回應經民聯和紡織及製衣界提出的建議和期盼,為香港創科及工業發展注入強心針。近日我已在立法會工商及創新科技事務委員會等場合,跟進施政報告新措施,盼助政策落實得更精準和到位。
數字經濟與電子政務是大勢所趨,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強調,要建設「智慧香港」,提升市民生活質素,當中包括政府服務電子化、進一步全面採用「智方便」,以及開放政府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