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經民聯慶祝建國70周年暨新春酒會在京隆重舉行
逾二百嘉賓歡聚一堂
共商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經民聯慶祝國慶70周年暨新春酒會今晚(3月6日)在北京隆重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中央駐港聯絡辦主任王志民,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沈德咏,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中央駐港聯絡辦副主任楊建平、陳冬、譚鐵牛,香港特首辦主任陳國基以及在京出席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港澳代表和全國政協港澳委員、特區政府官員、政黨及社團領袖等逾二百位嘉賓歡聚一堂,大家熱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並共商如何推進粵港大灣區建設,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大灣區落實「錢、人、政策」三通 (陳亨利) – 評論文章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這份強而有力、視野廣闊的《規劃綱要》,發展經濟是主軸,亦促進社會民生融和,是我們不容錯失的大好機遇、是香港乘勢而上的重要時刻。過往,我曾就「錢、人、政策」三通提出不少建議,很高興看到三通在《規劃綱要》得到落實。筆者相信,只要全面落實《規劃綱要》,將有利構成香港經濟發展的新高峰、創造青年展現才能的新舞台、提升人民生活質素的新規劃,建立起一個世界級的宜居城市群。

政府支援打開「科研成果量產化之門」(陳亨利) – 評論文章

中央近日出台新措施,讓滿足一定條件的港澳台居民可申領在內地的居住證,不僅為香港居民前往內地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也對香港和內地的社會經濟合作打開了一道「大門」,共用國家發展機遇,共享國民待遇。「大門」已開,落實措施的「小門」,就需要特區政府進一步與有關部門研究推行,以及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落實。 國家推進香港和內地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事實上,香港基礎科研較為突出,下一步要把科研成果量產化,企業或工廠參與應用研發是不可缺少。由於研發的成本和風險是非常高的,一般企業難以自行承擔,故此各地政府提供支援政策,是普遍合理的做法。然而香港工廠早遷往內地甚至海外。港企到內地或海外進行研發活動,難獲得特區政府的援助,導致很多科研成果難以實現市場化、量產化,沒有得到實際應用。 中港建一站式審批 要開啟科研成果轉化這道「門」,特區政府應放寬香港企業在內地式海外進行研發的支援限制。中央及各省、市政府都有不同的招商引資及支援政策,但港商未必完全了解細節及申請程序,若香港與內地政府可共同設立一站式的審批窗口,協助和協調港商善用支援政策,就可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香港工業的另一難題,是中小企業進退兩難的困局。內地生產成本上漲,具規模的企業多已逐步外移,然而到海外重新創業的風險很高,加上近期中美貿易關係緊張的影響,一旦貿易戰持續升溫,中小企便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 中央政府一直鼓勵企業走出去,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綫國家,為有意拓展的企業創開方便「大門」。早前我出席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與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在港合辦的「與央企共贏『一帶一路』機遇—產業園區投資環境交流會」,分享建設海外產業園區,在場不少港商對與國企合作表現出濃厚興趣,希望借助國企的硬實力,「併船出海」建設海外產業園拓展機遇。 我認為特區政府應撥出資金,為打算遷移到中資企業興辦的海外工業園設廠的港資企業提供軟貸款。八、九十年代,韓國政府就提供了軟貸款積極支持韓企搬廠到海外,使韓國服裝產業得以延續,今天更成為亞洲時裝設計的重鎮。 特區政府致力推動「再工業化,打造高增值的產業,創新、科研及轉化是關鍵, 企業是主力,政府並非旁觀者,而是主導者,需要在政策、資金、人才、資源及市場等方面互相配合、主動協調,才能為本土工業再次起飛創造條件。期望特首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拆牆鬆綁,打通一道道小門,與國家連綫,與時代接軌,才能繼續發揮所長。 (刊於星島日報)

經民聯訪廣東
拜會省委書記李希、省長馬興瑞
提6大範疇22項建議
共拓粵港澳大灣區機遇

香港經濟民生聯盟4月28日組團訪問廣東,上午拜會廣東省委、省政府領導,與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廣東省省長馬興瑞會面,廣東省委常委、秘書長、辦公廳主任江凌、廣東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曾志權等省領導亦出席會見。聯盟又向廣東省政府和相關部委提交《促進大灣區發展 深化粵港合作建議書》,就促進粵港兩地在經濟和民生領域的互動和合作,提出六大範疇合共22項具體建議,包括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立廣東省跨區金融平台、進一步優化大灣區旅遊便利簽證、容許港人在粵港澳大灣區內購買一套毋須工作證明的自用房產等等。

經民聯2018年新春酒會在京舉行
逾二百嘉賓歡聚一堂氣氛熱烈

經民聯2018年新春酒會今晚(3月6日)在北京隆重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王志民以及在京出席「兩會」的全國人大港澳代表和全國政協港澳委員、特區政府官員、政黨及社團領導等逾二百名嘉賓歡聚一堂,現場冠蓋雲集,氣氛熱烈。

經民聯公布全國「兩會」提案建議
逾20提案涉78措施
力拓「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機遇

全國「兩會」即將於北京召開,經民聯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政協委員今日(2月27日)公布聯盟今年將提交予「兩會」的20多項提案和建議。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和粵港澳大灣區政策是香港當前面臨的兩大新機遇,如何因應國家發展所需,發揮香港所長,尋找增長空間至關重要。經民聯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經過收集各界意見和調研,今年提出的二十多項提案和建議涵蓋78多項具體措施(詳見附件),重點圍繞上述兩大國家新政,就如何發揮香港在金融、基建、航運、文化及旅遊等方面的既有優勢,促進兩地人員和產業互聯互通、惠及港人北上就業創業提出一系列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