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民企活力 建灣區製造業共同體(陳亨利) – 評論文章
製造業是推動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關鍵引擎,也將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能。政府工作報告中對過去五年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把製造業作為發展實體經濟的重點給予充分肯定。未來應該激發大灣區民營企業的活力,同時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及香港傳統優勢,進一步推動粵港製造業深度融合,在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世界級高端製造業共同體,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製造業是推動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關鍵引擎,也將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能。政府工作報告中對過去五年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把製造業作為發展實體經濟的重點給予充分肯定。未來應該激發大灣區民營企業的活力,同時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及香港傳統優勢,進一步推動粵港製造業深度融合,在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世界級高端製造業共同體,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紡織及製衣業的年度國際盛事——國際服裝業高峰論壇(Prime Source Forum)這三年來因為疫情的緣故而移師海外,今年雖然主體論壇在德國慕尼黑舉行,但主辦方仍在港舉辦酒會,以突顯香港作為全球時裝採購樞紐的地位,筆者分別在兩場活動致辭分享,並向全球業界宣告「香港邁向復常」!
區域教育樞紐是香港銳意發展的目標,對促進香港本地發展及貢獻國家發展的作用亦日益重要,充滿活力的自資專上院校可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因此政府應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援,支持自資院校擴大招收非本地學生,首先務必要放寬招收內地學生限額。與此同時,放寬招收內地學生會涉及多方面配套政策,應該提前做好全面的部署。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華民族走上了實現偉大復興的道路,在各個方面都長足發展,是全球兩大經濟體之一,亦是拉動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繼續保持優勢,迎來更多機遇,最近又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未來還會朝著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等方向發展。現時的香港,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本港工商界要主動把握發展方向,為業界、為香港以至為國家增強發展動能。
特區政府上月放寬入境檢疫安排,推出3+4方案,將抵港人士酒店檢疫期縮短至3日。政府展現施政新風,獲工商界一致好評,認為是與國際接軌邁出一大步,可見是政府各部門協調合作的「成果」,為近3年的「孤島」困局打開一片窗。
中央政府日前公布了《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兩岸統一是歷史大勢,亦是正道。任何「台獨」分子抗拒統一、任何外部勢力製造麻煩,均不會得逞,必然失敗。白皮書提及「一國兩制」是實現和平統一的重要制度安排,亦是最具包容性的方案。為推動祖國統一事業,香港也有獨特角色和地位,即展現「一國兩制」的示範作用。
為慶賀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經民聯舉辦青少年認識《基本法》和「一國兩制」中文徵文比賽,透過活動向廣大青少年推廣《基本法》,活動反應熱烈,收到數百份參賽作品,經過評委會的精心評選,選出一批傑出作品頒授獎項,並於今日舉行簡約而隆重的頒獎禮嘉許得獎者。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致辭時表示,國家主席習近平「七一」重要講話精闢論述「一國兩制」的歷史意義,更堅定了香港長期實踐「一國兩制」的信心,經民聯舉辦的徵文比賽,進一步加深青少年對《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認識,更顯得有積極意義。
新選制下的3場選舉圓滿舉行,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新選制體現了「愛國者治港」,保障了港人「當家作主」的權利,證明符合「一國兩制」方針及香港發展需要的政治和民主制度。筆者認為,港人必須倍加珍惜「由亂及治」的平穩局面。
香港疫情回穩,確診數字自高位回落,政府日前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市面重現活力。在疫情高峰時,有賴中央對港全力支援,補足香港的抗疫短板,包括援建社區隔離設施、保障生活必需品供應、選派專家醫護赴港支援等,加上香港社會各界出心出力,團結一致抗疫,才逐步走出疫情的陰霾。下一步,香港要重振疫後經濟, 為營商環境注入「活水」,當中關鍵在於通關。
兩會期間,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會見港區人大代表時提出三點希望:第一,按照中央要求,全力支持配合香港做好防疫抗疫和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做好特首選舉工作;第三,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