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優化稅制 當務之急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政府日前舉辦「稅務新方向高峰會」,就稅制改革廣納意見,以制定具前瞻性的政策及措施。面對全球激烈的競爭,香港不能故步自封,我在高峰會上提出引人集團虧損寬免、放寬港人在內地工作滿一百八十三日便須繳付內地稅款的規定、檢討《稅務條例》第39E條、推動綠色債券發展等建議,期望當局以新思維檢視稅務措施,以達至便利營商,振興百業。

關顧民生 提升效率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特首林鄭月娥上周發表《施政報告》,提出二百五十一項新措施,以回應社會訴求,改善民生,推動經濟持續發展。新一屆班子強調引入管治新風格、政府新角色和理財新哲學,務求為施政帶來新氣象,一改過往糾纏於政治爭拗,令經濟發展停滯,社會民生被拖沓的困局。

《施政報告》兼顧經濟民生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林鄭月娥特首公布任內首份《施政報告》,香港總商會和經民聯爭取多年的「雙層利得稅」,終獲政府接納,特首大刀闊斧將企業首二百萬應課稅收入的利得稅率,由百分之十六點五下調至百分之八點二五,較我們一直要求的稅率更低,實屬喜出望外。

務實進取 聚焦發展 改善民生
經民聯指《施政報告》展現林鄭管治新風格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公佈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報告》採納了聯盟提出的約100多項建議,在扶助中小企、推動創科產業、增加房屋和土地供應、完善置業階梯、推動社福民生及青年發展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形容該份報告「務實進取,聚焦發展,改善民生」,展現特首林鄭月娥的新思維、新風格,將有助促進本港經濟增長、改善營商環境,以及幫助市民解決居住問題。

高鐵上馬 路通財通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十一」黃金周期間,廣深高速公路陷入癱瘓,有旅客由香港前往廣州,竟花上足足十八小時。高鐵香港段在明年第三季落成後,預計到廣州南站只需四十八分鐘,將為廣大市民外出旅遊或公幹帶來方便而快捷的選擇。「一地兩檢」更是高鐵的引擎,若能順利通過,將能發揮高鐵的最大效率。

理性探討輸入外勞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特首林鄭月娥將於下月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社會各界普遍期望她在覓地建屋、稅制改革、推動創新科技發展等多方面提出實際建議,為香港長遠的經濟及民生發展打下重要基礎。面對人口老化問題,我亦期望政府能夠檢視各行業的人手短缺情況,並借鑑新加坡及澳門等地的經驗,以靈活、彈性方式輸入外地勞工。

重視經貿關係 為港拓展網絡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任以來,先後到訪亞太區內的新加坡、杭州、深圳等高新科技城市;上周更到緬甸出席世界華商大會,是特區成立以來首位到訪緬甸的行政長官;前兩天她馬不停蹄前往倫敦,出席由香港貿發局舉辦的推廣活動。可見特首上任後,非常重視香港與不同地區的經貿關係,為香港經濟打通「任督二脈」。

放下紛爭 助港人「上車」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私人住宅物業價格屢創新高,遠超市民的收入水平,低收入家庭尚可申請資助房屋,輪候時間雖長,但總有一日能「上樓」,但收入水平較高的家庭,特別是具專上學歷的年輕人,努力工作幾年,可能已經有不俗收入,超越了資助房屋的入息門檻。與此同時,受壓力測試和按揭成數限制的影響,這些家庭要在私人市場置業,動輒要數以百萬計的首期,即使專業人士亦要數年時間才能有足夠資金,更擔心這段期間樓價繼續上升,令置業遙遙無期。

還校園一片淨土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告別優悠的暑假,上課的鐘聲響起,標誌着新學年正式開始。可是,近日「港獨」議題成為開學焦點,有中學學生會會長在開學禮上發表「背向國旗不必講體面」的言論,多所大學的校園相斷出現宣揚「港獨」的海報和橫額。這股無視校規、挑戰法治的歪風,實在令人既感歎、又憤慨。

諗計開拓客源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上個月,特區政府與國家旅遊局簽署《關於進一步深化內地與香港旅遊合作協議》,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支持香港旅遊業持續發展。縱觀香港旅遊業發展,今年上半年訪港旅客數字微升百分之二點四,旅發局將會繼續同周邊城市合作,宣傳「一程多站」 旅遊優勢,希望吸引更多國際旅客到訪,共同開拓更為廣闊的旅客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