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中產中小企 值得更重視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以「撐企業、保就業、穩經濟、利民生」為主題,整體而言方向正確,惟力度有待加強。中產及中小企對《預算案》寄予厚望,前者向來交稅多、福利少,每年特別期盼財爺派糖;中小企在貿易戰陰霾下,固然期望政府為他們遮風擋雨。豈料退稅退差餉縮水,即時反應難免是有點失望。

十年磨一劍 財案欠全面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政府昨日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筆者非常歡迎政府今年決定預留60 億元發展新的海濱長廊及休憩空間,改善海濱設施。本港海濱發展潛力巨大,筆者及一眾環保人士在過去10 年間鍥而不捨的建議政府在維港兩岸打造優美怡人的海濱長廊,因此筆者歡迎政府這一項政策。但維港海濱水質欠佳,海濱臭味難當更一直是維港兩岸海濱的痛處,在此建議政府應再撥款100 億元作為改善水質的基礎性投入基金,不要只顧着發展海濱設施這個「硬件」,而忽略了水質這個重要的「軟件」。

做好分工 達至共贏 (洪為民) – 評論文章

千呼萬喚出來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當中有不少是回應各界對大灣區的訴求及期望,為未來大灣區發展提供了重要方向。《規劃綱要》也談及香港、澳門、廣州、深圳這四個主要城市的定位,及區內城市的錯位發展,筆者相信能避免同質競爭發展,因應城市的各自特色做好分工,達至互利共贏。

保持特色 發揮優勢 帶動發展 造福市民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打破地理空間和市場限制,為香港拓展了巨大的經濟腹地和發展機遇。香港投入大灣區建設,應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保持和發揮香港「一國兩制」這個最大特色和優勢,為大灣區與國際市場對接提供制度上的靈活和優勢;二是發揮香港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優勢,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三是拓展大灣區及「帶路」市場,突破香港產業發展樽頸;四是通過制度創新在大灣區實行「港人港稅」,為港人提供更優質工作生活環境。

規劃藍圖既定 貴在妥善落實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中央政府經過長時間的籌備,近日正式公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確立了整體發展目標,即到2022年,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以及到2035年,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同時,為粵港澳大灣區提出五大總體戰略定位,又以香港、澳門、廣州和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各自賦予角色和定位,訂立明確指引和方向,並通過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以形成強而有力的協調機制,相信如此佈局既有助區內各方優勢互補,深化合作,也有助香港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的長遠持續發展揭開新一頁。規劃藍圖既定,還有待區內各方群策群力,妥善落實。

大灣區落實「錢、人、政策」三通 (陳亨利) – 評論文章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這份強而有力、視野廣闊的《規劃綱要》,發展經濟是主軸,亦促進社會民生融和,是我們不容錯失的大好機遇、是香港乘勢而上的重要時刻。過往,我曾就「錢、人、政策」三通提出不少建議,很高興看到三通在《規劃綱要》得到落實。筆者相信,只要全面落實《規劃綱要》,將有利構成香港經濟發展的新高峰、創造青年展現才能的新舞台、提升人民生活質素的新規劃,建立起一個世界級的宜居城市群。

政治幼稚阻溝通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前日行政長官、行會成員、高級官員與立法會議員午宴,昨日中聯辦亦設新春午宴款待了立法會議員,非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兩場都全體不出席。有非建制派議員說,午宴只不過是「風花雪月」、「飲茶食飯」,沒有必要出席云云。筆者認為,反對派這種態度在政治上其實十分幼稚。反對派對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年年日日都有意見,有機會直接與中央政府駐港代表機構溝通,卻斷然拒絕,全世界的政治游說很多時都發生在議事廳外,亦有很多政敵會先把酒言歡,在餐桌上先緩和敵對關係,再談正事。試問反對派這樣如何做到下情上達,如何代表投票支持他們的選民反映意見?

豬年諸事大吉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恭喜發財!豬年首篇專欄,首先祝願大家諸事順利、身體健康!香港嘅農曆新年非常熱鬧,其中旅發局舉辦嘅「新春國際匯演之夜」係唔少旅客同埋香港市民年初一嘅必備節目,同時亦為香港帶嚟唔少國際曝光。今年好高興特首親臨主禮,當晚除咗有各式各樣嘅花車外,來自世界各地嘅表演亦非常精采,當中不少是國際級表演團隊,甚至世界紀錄保持者,真係令人目不暇給。除此之外,仲有年宵花市、初二煙花匯演、賀歲賽馬、香港許願節等等,好多精采嘅賀歲活動同埋好去處。旅發局亦都把握呢個黃金旅遊檔期,聯同業界喺客源市場推廣以新春節慶為主題嘅旅遊產品,希望吸引世界各地旅客親身來感受香港傳統節慶特色同地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