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錯了路就要扭軚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由2014 年的違法佔中,至2019 年的反修例騷亂事件,香港在極端情况下,可變成一個無法無天的社會。最令人慘不忍睹的是,新一代被洗腦後變成不尊重法治、自私輕慢、唯我獨尊的產物。只有「自我」沒有「大我」的民主,實際上是民粹。民主的真諦是要尊重和包容不同意見,不是遇到政治立場不同的人,就出手傷人、殺人放火,令這顆東方之珠頓然成為一個恐怖的城市。
由2014 年的違法佔中,至2019 年的反修例騷亂事件,香港在極端情况下,可變成一個無法無天的社會。最令人慘不忍睹的是,新一代被洗腦後變成不尊重法治、自私輕慢、唯我獨尊的產物。只有「自我」沒有「大我」的民主,實際上是民粹。民主的真諦是要尊重和包容不同意見,不是遇到政治立場不同的人,就出手傷人、殺人放火,令這顆東方之珠頓然成為一個恐怖的城市。
前海管理局依據「十四五」規劃,聚焦「港澳所需」、「灣區所向」與「前海所能」,以「兩城六區一園一場六鎮雙港」的發展空間格局,謀劃實施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和制度創新,上述項目落地後,預計新增約600萬方米產業空間,將有效擴大深化合作發展新空間。
疫情回穩,我們需要開拓商機,推動經濟重新起動。前天,我們一帶一路總商會與國家發改委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心共同舉辦「一帶一路」項目對接會,推動項目方與企業之間的對接洽商,期待更多項目合作在香港落地生根。
香港經濟在疫情過後要重拾增長,離不開融入國家發展,特別是投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公布,將設立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資金,在五年內直接投資大灣區內有關科創、創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或其他重要項目,可以預見,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創新平台,將成為香港和深圳等地高度融通合作的重要舞台。特區政府必須早着先機,充分發揮香港在創科金融等多方面的優勢,與區內城市深度融入,助力灣區的創新發展。
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早前發布「前海港澳青年招聘計劃」,截至3月下旬,該計劃共提供500個就業職位和347個實習職位,數千人現場參加校園招聘會、近萬人線上觀看,計劃共收到314份港澳青年簡歷,以管理、法律及資訊專業居多,其中20多位求職者已經與京東、順豐等大型企業簽訂就業意向協定。
政府周二(13日)宣布,《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下簡稱《條例草案》)刊憲,翌日將《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進行首讀和二讀。今次完善香港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能令議會重回正軌,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有利促進香港繁榮穩定,我對此表示堅決擁護和支持。
本港疫情趨向緩和,政府這星期提出抗疫新路向,以「疫苗氣泡」為基礎調整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包括放寬食肆每枱人數上限及堂食時間等,為鼓勵接種疫苗提供更多誘因,讓香港逐步有序回復常態運作。
《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在立法會進行首讀及二讀,標誌影響香港長遠發展的選舉制度修訂,正式進入本地立法階段。有關草案落實全國人大決定和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案對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規定和要求,是貫徹「愛國者治港」原則、堵塞選舉漏洞、維護國家安全、為香港撥亂反正的重要一步,有利實現良政善治。未來一年本港將舉辦三場重要選舉,議員必須爭分奪秒,做好條例草案的審議工作,讓條例草案獲得充分討論後盡快完善和通過;社會各界亦應積極了解方案內容,支持特區政府和立法會早日完成本地立法工作。
香港近年經歷回歸以來最嚴重的社會撕裂,親子不和、朋友反目不在話下;因政治掛帥而拖累香港造成的經濟倒退、民不聊生,才是導致家不成家的致命傷。香港回歸已二十三年,何以人心未能真正回歸?原因之一是有反中亂港分子利用制度上的灰色地帶,阻撓政府施政,挑起社會不安,企圖奪取香港的管治權,來個漁人得利。
每年的4月15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隨着去年實施香港國安法以及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完善香港選舉制度,今年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別具意義,開啟了香港踏入良政善治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