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睇真啲 勿被政治化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忽然的氣溫驟降,令人驚覺寒冬已經悄然來臨,但對港人來說,經濟寒流早已伴隨新冠疫情同步襲來。疫情爆發至今踏入第四波,捱過多月來失業、結業、停工、隔離、離別等疫情打擊,新冠疫苗千呼萬喚始出來,各國成功研發並陸續進入接種階段,市民盼望早日回復正常生活,外出消費振興經濟。
忽然的氣溫驟降,令人驚覺寒冬已經悄然來臨,但對港人來說,經濟寒流早已伴隨新冠疫情同步襲來。疫情爆發至今踏入第四波,捱過多月來失業、結業、停工、隔離、離別等疫情打擊,新冠疫苗千呼萬喚始出來,各國成功研發並陸續進入接種階段,市民盼望早日回復正常生活,外出消費振興經濟。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改革高中通識教育科,教育局局長楊潤雄隨後公布了通識科的改革方向和方案,當局將精簡通識科,雖維持必修必考,但評級改為及格與不及格,同時重整及刪減課程內容,不設「獨立專題探究」,又設立經審批的「適用書目表」,並且重視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及國民身分認同,學習《憲法》、《基本法》和法治,更會提供內地考察機會,讓學生親身認識國情和國家發展。凡此種種,無疑為全面檢討通識科邁出重要的一步,但似乎仍未完全滿足社會的要求。
疫情嚴峻,政府進一步收緊措施限制人流,各行各業再受重擊,基層生計面臨絕境,節日氣氛一下子煙消雲散。冬至和聖誕是傳統消費旺季,朋友相聚、公司聯歡、商場亦會精心布置,吸引市民歡度佳節。如今嚴格的限聚措施,就如寒冬中的一道冷鋒,市民要迎來一個冷徹心扉的聖誕節。
第四波疫情爆發,日日有數十宗源頭不明確診個案,甚至出現年輕重症患者,明顯比之前三波嚴重。今個星期,政府收緊防疫措施,儘管經濟活動和日常生活再大受影響,但健康是首位,大家要繼續做好防疫,合力抗擊疫情。
以數據化、網路化、智慧化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全球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式將會有深刻的變革。數字經濟作為新基建的重要內容,正在深刻地影響着人類生產生活和消費行為,催生出新組織、新業態、新模式。國家在近年已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廣東省在國家數字經濟佔比位列全國第一,筆者早前籌辦了深港大數據論壇,就是與各方專家一同研討由大數據賦能的智慧大灣區發展方向。
香港投放在教育領域的撥款一向不手軟,每年用逾200 億元公帑直接資助大學,還有資助多間專上院校和對私立大學的各項優待寬免。這些巨款是否帶來社會期望的成果?近年「違法達義」和港獨兩大思潮滲入校園,大學管理層顯然對此顯得手足無措。去年反修例運動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將大學的各種校園管理問題披露於公眾眼前,中大理大淪為了黑衣暴徒的基地和軍火庫。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已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當中有談及加強深港合作、促進大灣區便利的不同措施,也談到青年人未來在大灣區的發展空間,相信在這個大背景下,未來前海的深港合作是大有可為。
全國人大常委會2014 年通過將每年12月4日定為「國家憲法日」,每年都會舉行普法推廣活動,加強民眾對憲法的認識。香港特區今年第四年舉辦國家憲法日的活動,以「憲法與國家安全」為主題舉行座談會。筆者認為,「國家憲法」這重大題目,對經歷了近一年社會運動、並於今年中訂立香港國安法的香港而言,意義重大而深遠。
由特區政府與貿發局合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自二〇一六年舉辦以來,成為年度盛事,是推動「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商貿平台。今年論壇踏入第五屆,以「洞悉商機 共建可持續及共融的未來」為題,聚焦「一帶一路」最新發展,尤其是如何推動疫後經濟復甦。
踏入十二月,本來是市民消費的旺季,經過接近一年的抗疫疲勞,零售飲食業能否翻身,還看這段關鍵時間。可是,突如其來的第四波疫情,打擾了市民的消費興致,打破了旅遊氣泡,更打亂了開關的部署……在嚴峻的疫情下,疲弱的經濟只得雪上加霜,幾乎可以肯定,這個聖誕,香港市道要進入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