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明日大嶼」與低稅制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上周六我喺報章發表《『明日大嶼』對低稅制支撐作用值得重視》嘅文章,各方反應唔少,我感到大家對香港發展前景嘅關心,借呢個專欄對有些問題再作補充同解釋。
上周六我喺報章發表《『明日大嶼』對低稅制支撐作用值得重視》嘅文章,各方反應唔少,我感到大家對香港發展前景嘅關心,借呢個專欄對有些問題再作補充同解釋。
廿載籌劃,經年建造的世紀工程項目——港珠澳大橋終於在本周二,由習近平主席隆重宣布開通並正式投入使用。這項國家工程、國之重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將大大縮短港澳及珠海的陸路行車距離,將珠江口的東西兩岸緊密連接起來,為實現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上周港鐵荃灣線、觀塘線、港島線及將軍澳線在早上繁忙時間先後發生故障,令列車服務嚴重延誤,甚至影響陸路交通正常運作,引致本港交通一度局部癱瘓。各線列車班次嚴重延誤,每班列車總行車時間更需要額外40 分鐘左右。港鐵近幾年間延誤時有發生,服務質素卻沒有顯著提高,今次更出現前所未有的重大延誤,實在令市民難以接受。
香港地勢山多平地少,土地開發對政府而言一直是極大挑戰。香港近年土地供應嚴重短缺,已經成為限制香港發展及影響經濟民生的最大因素。土地短缺令香港的房屋問題極為嚴峻。房屋供不應求,樓價及租金大幅飆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第二份施政報告,宣布「明日大嶼願景」計劃,當中縱有不同的反對聲音,筆者卻認為在香港市民生活環境及質素日漸倒退的情況下,政府實在有必要以填海方式造地。
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撥出5億元舉辦「城市創科大挑戰」,邀請社會各界就民生議題提出創科解決方案,獲選方案可獲得獎金之餘,更有機會在合適的公營機構試用。賽事為一些沒經驗、沒財力但有創意點子的初創公司打開進入公營採購系統的大門,並可扭轉政府部門只求價低者得的一貫招標陋習。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公佈「明日大嶼」願景,計劃盡快展開研究在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分階段填海,建造合共約1,700公頃的多個人工島,用作興建26至40萬個住宅單位,供70萬至110萬人口居住,其中七成為公營房屋。我認為,特區政府回應社會對於土地和房屋供應的強烈訴求,提出重大的政策目標,展示加大力度開拓土地的決心,值得歡迎和肯定。
「一帶一路」總商會聯合中國投資協會外資投資委員會,本月18日在北京國宏賓館舉辦「2018跨境投資與併購研討會」,國家發改委、中宣部、國家信息中心、駐華大使館和國際律師事務所等代表出席並參與研討。
有些人在討論「明日大嶼」財政支出時,不僅忽略了規劃可帶來巨額土地收入,更沒有看到填海造地收益是低稅制的重要支柱。「明日大嶼」將為低稅制發揮持續性支撐作用,對此,社會各界和特區政府應該重視。香港過去填海造地7,027公頃,不僅解決居住和發展所需土地,而且帶來龐大賣地收益,為低稅制提供有力支撐。
《施政報告》破天荒提出「明日大嶼」填海計畫,消息一出,市民普遍樂見政府有決心解決土地房屋問題,然而反對派卻大潑冷水,抨擊政府「沉迷基建、倒錢落海」;輿論亦高度關注公帑是否用得其所,庫房會否入不敷支等,以致過去一段時間,政府幾乎處於「捱打」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