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十四五 香港覓商機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為期四日的中共十九大五中全會昨日閉幕,會議審議通過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為國家未來五年發展以至二○三五年遠景目標構建出重要藍圖,也為香港長足發展奠定重要基礎。未來五年是香港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抓緊這個歷史機遇,在「一國兩制」下發揮自身優勢,與內地實現優勢互補,趕上國家發展的高速列車。

把握「雙循環」 與大灣區發展機遇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習主席上周在深圳發表講話,為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指路引航。香港發展一直以來背靠祖國,面對當前嚴重經濟困難,香港更需要抓住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機遇,全面部署積極參與「雙循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振經濟,改善民生,擺脫困境再出發。這需要大家一齊集思廣益。

防控復甦 並駕齊驅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續十個多月,世界多國均實行「封關」的防控措施,造成世界局部「隔絕」,旅遊業與航空業瀕臨崩潰。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航空樞紐亦首當其衝,日前國泰航空宣布重組業務,削減八千五百個職位,而國泰港龍亦即日停運,三十五年的品牌抵受不住經濟寒冬,令人痛惜。

港可將「超級跑車」大灣區領向國際軌道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世界經濟飽受衝擊,國際角力明爭暗鬥,世界舞台處於動盪不安之中。香港在經歷了一年多的「黑暴」衝擊後,元氣未復之際又迎來疫情的打擊。在這令人擔憂的年代,危險與機會並存,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應變。我們目前所處的是百年未有的國際大變局,而新冠疫情正加速這個變局的到來。過去數十年,香港雖取得了非凡成就成為閃耀國際的東方之珠,而在目前這個百年變局當中,香港必須找準定位,把握中國發展的大趨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的藍圖當中,以趕上國家騰飛的高速列車。

投入大灣區建設 重振經濟改善民生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習主席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慶祝大會發表講話,他總結了四十年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積累的十條寶貴經驗,並提出六項明確要求。習主席要求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粵港澳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香港應該積極抓住今次重大歷史機遇,既為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作出新貢獻,帶動香港重振經濟,改善民生,擺脫困境再出發。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深圳40年改革開放經驗對香港的啟發 (洪為民) – 評論文章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 周年的慶祝大會上,習近平主席作了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深圳特區的成績。深圳大力推進科技創新,GDP 從1980 年的2.7 億元人民幣增至2019 年的2.7 萬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20.7%,經濟總量位居亞洲城市第五位,由邊陲小鎮蛻變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實在是一個偉大奇跡。習主席總結了10條特區成功的經驗,其中「發展」「人民」「創新」都是重要的關鍵字。今天發展看似尋常,其實背後需要莫大的努力、勇氣與承擔。筆者認為,深圳的成功,對香港未來發展的啟示是,要「不斷創新、以人為本」。

深港合作 互利雙贏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慶祝大會期間,提到對深圳特區開放發展寄予厚望,並強調要全面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促進與港澳相互融合發展,寓意未來更大的發展潛力。香港不能再深陷政治的泥沼,而是積極參與內地的發展,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密切留意未來「十四五」的規劃,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