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固本清源 擇善而為 (石禮謙) – 評論文章

2020年可謂是香港「運滯」的一年。展望2021年,暫時仍未見轉機。幸好有祖國支持,香港才不至窮途末路。但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體,無可否認,香港正面對嚴重信心同經濟危機,前景相當嚴峻。

特首去年11月宣布《施政報告》後,市民並無獲得喘息機會,日夜仍被疫情所煎熬。失業率攀至新高,且有持續上升趨勢。就算保住飯碗,不少也要面對減薪。連財政司司長也不得不承認,牛年前景,沒有最差只有更差。

政府已表明不會推出新一輪「保就業」計劃。面對大眾要求為失業人士成立緊急援助基金,特區政府完全置若罔聞。究竟拯救海洋公園與拯救25萬失業大軍孰重孰輕,答案已躍然紙上。

「高薪不曉民間苦,厚祿毋須咎己責」是某些官員的寫照。我於政圈打滾快半個世紀,只想衷心叮囑特區官員一句:憑良心做事,心繫於民,這樣推出的政策才會被廣大市民所接受同支持。

實施《港區國安法》後,香港法治和秩序大致回復正常。新冠疫苗為我們帶來一線曙光。接下來我們應計劃將來,將香港帶回正軌,讓香港重返國際舞台。

此刻最需要做的是恢復不同政治光譜市民的信心,讓大家再次對香港有歸屬感,覺得香港是我們共同的家。社會若不能和解,說什麼「重新出發」不過是自欺欺人。試問連港人本身都對未來惴惴不安,又何以說服外來投資者繼續來香港投資做買賣?

事實上,停止惡性循環,修補特區形象必須建基於一個和諧社會之上。當然,關鍵還在於特首及她的團隊如何看待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關係。

以下是我對一些本地政策的意見,希望香港向正確方向邁進,更希望掌權者制定政策時以民為本。

房屋

特首寄望建立「房屋階梯」幫助市民一步一步往上爬,但我認為更容易上樓和上車才是市民最需要的,也是房屋政策的精要所在。政府承諾3年內提供1.5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供房委會公屋輪候冊申請者入住。這種短期措施充其量只能短期維持,直至土地擁有人收回相關土地為止,這對縮減現時長達5.6年的公屋輪候時間或增加公屋供應可謂毫無建樹。我認為,大量興建公屋,增加房屋流轉方為改善住屋之道,而最直接有效方法就是刺激現時交投淡靜的二手私人房屋市場。做法包括:

一、撤銷按揭成數上限

現時不購買按揭保險計劃的準買家最多只能借樓價六成(或上限500萬元)貸款。如果所購物業價格超過1000萬,按揭成數就不會超過50%。相關規限使不少首次購買私人物業者遇到困難,尤其是二手買賣。不撤銷按揭上限,房屋流轉只會繼續受限。

二、取消額外印花稅

近日港大經管學院發表《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論及房屋政策。公共房屋方面,建議連接公共房屋及私人房屋市場,重新出售公屋予現有住客,扶助建立租者置其屋計劃及居屋雙層市場,或進一步融入房地產市場,同時亦應改革計算補地價方法。私人市場方面,主張應就現有印花稅以及恒常物業稅對規管樓市的成效作評估,建議放棄以印花稅規管思維,改以恒常物業稅(例如差餉)更有效規管樓價;此外,建議將住宅物業差餉率提高至15%,同時為香港永久性居民提供自住業主豁免優惠。

編製綠皮書的乃香港最權威的經濟學專家。憑他們專業經驗及知識,列出各項因徵收額外印花稅而對住宅物業交易產生的副作用,可謂務實中肯。多謝財政司司長撤回非住宅物業「辣招」。然而,徵收額外印花稅不單壓抑住宅市場短期供應,更對政府的「目標」效果成疑。

我認同綠皮書的建議,希望政府不單聽我的勸告,更聽聽學者的建議。事實上,2019年全年一手及二手房屋總交易量達15萬宗,2020年竟然縮減到只剩1.6萬宗,交易數字下跌驚人。與其設置各式各樣人為關卡,倒不如着眼如何維持資助房屋穩定供應,而私人物業交投就交由市場來處理。

土地供應

如果官方推算準確,我們將需要330公頃的土地興建未來10年所需要的31.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政府已決定收回粉嶺高球場五分之一土地,用以興建9000個公屋單位,預期將於2029年完工。坦白講,這9000個單位佔10年公屋興建目標少於百分之三,但為9000個單位讓擁有110多年歷史的體育遺蹟造成永久破壞,再次證明特區政府的短視,而可持續發展,保育對為官而言不過是「兩把口」而已。

香港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其中75%為林地、灌木林、草地及濕地。綠化地帶因為生物多樣性及環境價值,自然應該獲得保育。但位於綠化地帶邊緣位置的土地其實可劃作興建公屋之用。而且,720公頃被列為棕地的土地到目前為止仍未有任何發展時間表。這些土地加起來足以應付往後幾十年的發展需求。令人費解的是,特區政府還在等待,蹉跎歲月。

交通

儘管之前發生暴力事件,港鐵仍憑本港交通業務賺得199.4億元盈餘,增長率達2.3%。港鐵加價不受立法會或行政會議所監管,加多少只需依照一條包括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名義工資指數以及預設的生產力因素掛鈎的方程式調整,最終造成票價只朝一個方向走,只加不減。

在政府保護下,本港鐵路已經被港鐵所壟斷。港鐵猶如獨立王國,大型工程不斷出現超資延誤。政府雖持有上市公司港鐵75%股權,官員亦為港鐵董事會成員,但由於無董事會控制權,難以制止大型鐵路發展工程延遲和超支情況出現,以西九龍站為例,合約定價80億港元,最後埋單卻超過160億港元,工程延遲達3年。

港鐵市場估值約為2770億港元。若分拆港鐵的房地產業務及使用債務融資計劃,特區政府可以用600億港元收購港鐵。倘若政府有意,我肯定司長可協助政府處理好有關安排。我相信,從衡工量值角度作考慮,收回港鐵不僅有益公帑使用,也證明政府對民生的承擔。

落實上述建議對特首和她的團隊或許存在困難,但我認為香港要重新站起來,唯有固其本,清其源,擇善政而為之,從而令香港保泰維安,渡過難關。

(刊於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