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香港工業4.0進度緩慢需提速 (洪爲民) – 評論文章

特區政府為推動香港再工業化,去年七月推出「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資助生產商在香港設立新智能生產線。但有調查發現,大部分本地廠商仍處於傳統與自動化混合階段,只有約一成廠商已進入工業4.0階段。中央早前印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鼓勵工業生產結合互聯網、大數據,令工業活動可創造新的價值。在國家工業互聯網堅實發展的今天,香港製造業宜多留意《行動計劃》對工業所帶來的發展紅利。

香港工業總會在1月26日發布《香港製造:香港工業啟新章》中期研究報告,以了解港資製造企業的發展現況,以及對挑戰的應對策略。報告提及不少原本專注於生產工序的廠商都開始將業務延伸至生產性服務,有意加強科技研發(57%)、產品設計(59%)和建立品牌(47%)的廠商比例大增。報告指出,港資廠商多數處於工業2.0至3.0之間的生產階段,即傳統與自動化混合生產,只有13%是自動化及工業互聯網的智能化工業(即工業4.0階段)。

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印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當中包括11個重點任務、44項行動內容和12項保障措施,各項均列明時間節點和責任部門。

事實上,在結合了互聯網的工業生產中會產生不少工業大數據,包括機械的運作效能、速度、氣壓、溫度、能源消耗、產品在生產線的位置、進度等等。工業大數據能夠提升工廠的效能、效率和成本效益。

應用了物理模型、感測器更新、運行歷史等數據,在虛擬空間中完成映射,從而反映相對應的實體的過程稱為「數字孿生」(Digital Twin)。虛實結合的「數字孿生」能把數據映射,把數據進行歸類聚集,從而達到視覺化,以具體的場景應用為手段,實現行業的智慧化,做到工業上的智慧製造及智慧應用,增加企業在生產敏捷、高效的能力,同時間也能在工業過程中創造新的價值。

工業大數據是轉型基礎

就以船舶行業「數字孿生」的形成為例,工業互聯網能隨着船舶行業的發展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進程同步起來。做到以行業帶動產業,產業帶動配套,技術為驅動力。正如,新加坡當年航運實體經濟帶動經濟發展的經驗一樣,今天國家可以藉着工業互聯網為創新驅動手段,去實現新一輪的工業發展,同時又能帶動城市群的經濟,構建起新的產業生態。

我認為工業大數據,是工業自動化及製造業升級轉型的重要基礎,無論港商的策略是加強科技研發和應用科技作管理( 「硬創新」),還是較傾向產品設計和品牌建立的( 「軟創新」),在國家工業互聯網堅實發展的今天,香港的製造業宜多留意《行動計劃》對工業所帶來的發展紅利。

(刊於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