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成立騷亂委員會助拆局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林鄭特首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表示,稍後會邀請一些社會領袖、專家、學者,再深入、獨立地檢視香港的社會矛盾和須正視的深層次問題。顯示她想為社會復和再踏出多一步,但時間及焦點未夠具體。反修例運動已持續逾四個月,縱火、私了、破壞商店、突襲警員等違法暴力行為日益嚴重,香港市民耐性已所餘無幾,很多人對《施政報告》沒有為局勢提出更具體的解決方案尤感失望。這場香港開埠以來最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年輕人是主要參與者,很多市民都問:為什麼我們的年輕人會愈來愈熱中激烈抗爭,為什麼變得這麼仇警,仇視自己的國家……這些都是政府及整個社會必須正視的問題。

共渡難關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香港正面臨嚴峻的內憂外患,持續的社會動盪及貿易戰不明朗的局勢,令整體經濟蒙上陰影,同時令香港中小企備受衝擊。今年上半年香港經濟按年僅輕微增長百分之零點五,是二○○九年經濟衰退以來最差的表現。政府更預測本港經濟在第三季應已步入技術性衰退。

跳出框框 改善施政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新一份《施政報告》在香港風雨歷練下公布,面對社會對房屋問題的強烈訴求,《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措施,包括放寬按揭成數上限,協助首次置業人士上車及有需要的家庭換樓,對於苦候上車及換樓的市民來說,總算能嘗到一點甘露。當然,市民最期望的是政府能排解當前的政治困局,並跳出框框、改善施政及恢復有效管治,讓香港的經濟與民生發展重回正軌。

艱難時期求破困局 議而即決決而快行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新一份《施政報告》,在反對派議員惡意搗亂下,首次要透過視像公佈。平心而論,面對目前的艱難時期,這份施政報告在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在逆周期下扶助中小企、促進經濟持續發展、支援弱勢社群等方面重點着墨,目標是着力解決社會問題,希望突破困局,經民聯對此表示認同。事實上,報告亦採納了聯盟早前提出的建議中的約100 項,包括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收回棕地發展房屋、為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提供九成信貸擔保、公共交通費用補貼加碼、豁免青嶼幹線及將軍澳隧道收費等。但是,對於經民聯提出能快速見效的增加公營房屋建議卻未有積極回應,聯盟希望特區政府施政要做到「議而即決,決而快行」,盡快落實有關方案。

制止殺警暴行《禁蒙面法》是保護青少年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觸目驚心的企圖殺警事件,向全社會敲響極端暴力行動正在升級的警號。暴徒殺警行為泯滅人性,不僅要予以強烈譴責,而且需依法嚴懲,以儆效尤。香港近幾個月的暴力衝擊愈演愈烈,口罩蒙面正是助燃劑。企圖殺警案件正是口罩激化暴力的明顯例證。《禁蒙面法》既為警方提供法律武器,更是向社會尤其是極端分子發出嚴正警告。不能不看到的是,大批青少年參與違法暴力行動,香港社會尤其是家長非常痛心和擔心。《禁蒙面法》就是要讓青少年學生了解違法界線,避免參與暴力行動。所有希望香港好的市民,都應該與暴力切割,支持警方止暴制亂、恢復秩序。

回歸理性 尋求安寧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人民有權和平抗議,但必須合法。市民大眾要上班工作、探望家人,亦需要用到重要的公共服務,例如緊急服務、醫院和學校。和平示威的權利並不包括非法活動,示威者明顯擾亂他人生活,必須接受法律的嚴正制裁。」英國首相約翰遜回應「反抗滅絕」本星期在倫敦發起的示威活動時,說出上述一番言論,只要是文明理性的社會,必然會認同這點道理。

遲來的公義等於否定公義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很多人希望政府公布新法後可平息亂局,但這幾天看來效果並不明顯。誠然,香港現時的情况肯定不是靠多立一兩條法便能平息。政府必須全方位以跳脫的思維去拆局。制定法律只是符合了社會期望日後年輕人能學會對自己的行為有承擔、尊重法治,亦希望能減少警方在執法時的難度。但這只屬協助執法的法律,難以治本。

救救孩子 落實《禁蒙面法》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禁止蒙面規例》昨日刊憲,今日已生效。在過去4 個月一連串的暴力衝突中,幾乎所有示威者都佩戴口罩、頭罩、防毒面具等,不以真面目示人,目的是怕身份被認出,想逃避責任。這樣不單令警方在搜證及提出檢控時更加困難,更令示威者有恃無恐,以為即使犯法也不用承擔任何法律後果。事實上,自2014年「佔中」運動出現由激進示威者戴面具組成的「V 煞團」,社會已經認為有需要防微杜漸,盡快訂立《禁蒙面法》,但因「佔中」亂局止息,社會又把它放下了,間接為今日的亂局種下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