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Is Back(林建岳) – 評論文章

香港開始邁向全面復常,市民已不用再掃「安心出行」,亦取消入境人士「黃碼」安排,隨着各項抗疫措施逐步放寬,我們更要抓緊機遇展現香港動力同活力,強勢宣告Hong Kong Is Back。上月尾,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上任後首次率領香港商貿代表團訪問泰國,我們貿發局以及香港幾大主要商會代表一齊參與,共同向國際商界推廣香港優勢,說好中國故事同香港故事。

人大釋法審時度勢 國安委可制定執行機制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近期就黎智英違反香港國安法可否聘請英國律師Tim Owen的問題,社會對香港國安法第63條展開熱烈的討論。香港國安法第63條第二款規定,擔任辯護人或訴訟代理人的律師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私隱。而第63條第1款則規定,辦理國安法的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的有關執法、司法機構的人員,或者辦理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罪案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執法、司法機構及其人員,都應當對辦案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私隱予以保密。這兩段的表述方式用的都是責任制:「應當」,即案件代理人、執行部門及相關人員等,「應當」保守國家秘密。

經民聯發布撤銷樓市「辣招」研究報告
倡立即取消買家印花稅
有序為樓市鬆綁 推動經濟復甦

樓市「辣招」已經在香港實行了12年,至今香港經濟的大環境已經出現大逆轉。現時香港樓市已經因為多年新冠疫情和美聯儲連番加息陷於困境,面臨「硬着陸」並帶出其他經濟危機的風險。經民聯今日(12月14日)發布撤銷樓市「辣招」研究報告,指出「辣招」現時已失去存在基礎,建議特區政府分步驟有序地撤辣,並促特區政府盡快出手讓樓市鬆綁和復常,穩經濟促復甦,確保香港社會實現由治及興。

時裝界盛事浪接浪 力爭政府加強支援 (陳祖恒) – 評論文章

過去數月,本地時裝界活動一浪接一浪,香港設計、香港品牌百花齊放,業內互動交流氣氛熾熱,令人鼓舞。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其首份《施政報告》指出,本屆政府銳意推動文化發展,使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我深信,時裝設計作為跨語言、跨地域的文化藝術載體,定能在此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政府本年度投放在文藝發展的資金增至逾59億元,我正致力爭取當局相應地增撥資源支持時裝、紡織及製衣業,培育更多具潛質的設計師,同時協助業界開拓更大市場。

迎接亞洲時刻 香港紡織及製衣呈新機遇(陳亨利) – 評論文章

紡織及製衣業的年度國際盛事——國際服裝業高峰論壇(Prime Source Forum)這三年來因為疫情的緣故而移師海外,今年雖然主體論壇在德國慕尼黑舉行,但主辦方仍在港舉辦酒會,以突顯香港作為全球時裝採購樞紐的地位,筆者分別在兩場活動致辭分享,並向全球業界宣告「香港邁向復常」!

解青年「四業」難題 擴視野迎機遇 (陳祖恒) – 評論文章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及要特別關心和關愛青年人,要幫助廣大青年解決「學業、就業、創業、置業」面臨的實際困難,並說:「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這番話讓我們親切感受到習主席對香港青年的關愛和厚望,亦為香港更有效推展青年工作指明方向。

擴大灣區跨境醫療 兩地互補不足(龐朝輝) – 評論文章

本港醫療系統雖然位於世界前列,但由於公私營嚴重失衡,公營醫療要提供本港接近9成的醫療服務,但醫護人手往往只佔全港大約一半,故雖然在救急扶危以及嚴重個案處理上表現出色,惟由於等候時間過長,很多市民在等候期間有機會病情惡化而未能就醫。在更好融合大灣區發展的背景下,本港怎樣運用兩地的醫療資源,更好地服務本港以至大灣區人民,是兩地政府必須審視的一項政策。

精簡程序拆牆鬆綁 提速提效造地建屋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當前,廣大市民都熱切期待,特區政府以果斷的政策措施,加速提供更多可發展的土地,回應大眾對改善居住環境和促進經濟發展的訴求。為了加快覓地建屋,和有效落實各項基建發展及工務工程,完善公、私營工程的監管和規管,特區政府應積極拆牆鬆綁,改革沿用多年的制度和法例,精簡法律和行政程序。因此,我樂於見到當局在12月9日將《2022年發展(城市規劃、土地及工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刊憲,並於12月14日本立法年度最後一次立法會會議首讀,啟動立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