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在荔崗街空地興建住宅 (盧慧蘭) – 評論文章

都市迅速發展可能帶來的其中一個結果,就是產生房屋供求失衡的問題。目前,香港的房屋供應嚴重不足,政府為解燃眉之急,不惜身搶地,甚至連社區內一些小型的土地也要改作住宅用途。筆者明白政府的難處,亦支持政府想辦法解決房屋供求失衡的決心,但是,在發展的同時,亦須兼顧社區的實際情況,不能以過度犧牲居民的生活質素為代價。

經民聯倡擴大「自由行」增過夜訪港客

內地公佈今日(4月13日)起把深圳「一簽多行」調整為「一周一行」,經民聯支持中央政府推出政策解決水貨客對香港市民造成的滋擾,但考慮到新政策對旅遊、零售業、餐飲業,以至中小企造成的打撃,促請政府向中央政府爭取擴大「自由行」至49個城市以外,減少對業界的打擊以及市民就業的影響。

股東糾紛 害慘亞視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上星期三,行政會議正式宣布不向亞洲電視續牌,對全球第一家中文電視台敲定了大限。對此我感到非常惋惜和難過。最難過的是,亞視不是敗給正常的巿場競爭,而是敗在股東私怨手上。如果股東及早化干戈為玉帛,共同出手解決亞視的經營困局,全球第一家中文電視台便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你還是選民嗎?(沈少雄) – 評論文章

過去多次選舉,都出現過懷疑種票事件。我參與過三次區議會選舉,亦在選民名冊中發現很多特別情況,例如一戶多姓,或是根本不存在的地址。當然,並不是全都是種票,當中可能是選民搬遷後沒有更改地址,令新舊住客的名字都出現在同一地址內,又可能是選民登記時填錯地址,見過最誇張的一個地址:「荔枝角美孚新邨」。

不進則退 制訂長遠及全面產業政策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如何優化本港產業結構,提升整體競爭力,確保本港經濟持續發展和政府收入穩定增長,已成為當前香港社會的迫切課題。日前,本人在立法會動議一項議案並獲通過,促請特區政府盡快制訂長遠及全面的產業政策,以強化「支柱產業」,推動「新興產業」,及活化「傳統產業」。

重視中產訴求 促社會向上流動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財爺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動用三百四十億元的盈餘「派糖」,包括寬免七成五薪俸稅及個人入息稅,並把上限調高至二萬元,提高子女免稅額至十萬元等,使一向感到受忽視的中產階層能夠受惠。但這些只屬一次性紓緩措施,政府必須進一步重視中產階層的訴求,設法促進社會向上流動。

「不合作運動」阻撓基建進度 (石禮謙) – 評論文章

自2013-2014立法年度以來,立法會通過的基建項目撥款進度較以往明顯被拖慢。與2012-2013年900億元公共工程撥款比較,2013-2014年撥款大減九成,只得36億元。究其原因,主要是反對派議員發起「不合作運動」,利用議事規則拖延時間,例如提出大量修訂,重複提問、提出休會待續等,造成撥款申請被拖延、積壓,甚至被擱置,不少關乎民生的撥款也因此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