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灣區買樓限制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大灣區規劃工作如火如荼,要吸引港人到大灣區生活,不論是上學、工作、創業抑或安老,首先要解決住屋問題。目前港人在內地不同省市置業,均面對按揭、限購等困難,若能放寬有關政策,不但吸引香港人才到大灣區落戶,更可讓市民一圓置業夢,紓緩香港的房屋需求。
大灣區規劃工作如火如荼,要吸引港人到大灣區生活,不論是上學、工作、創業抑或安老,首先要解決住屋問題。目前港人在內地不同省市置業,均面對按揭、限購等困難,若能放寬有關政策,不但吸引香港人才到大灣區落戶,更可讓市民一圓置業夢,紓緩香港的房屋需求。
近年隨著本港全日制學校普及,不少中小學生都是於校內用膳。經民聯早前在社區進行抽樣問卷調查,了解中小學生對校內膳食的意見。調查顯示,近6成受訪者對午餐菜式只給予1-5分(10分為最滿意),反映學生對午餐菜式滿意度偏低;另外,32%受訪者認為午餐偏鹹,52%認為午餐偏油膩或很油膩。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建議在本港中小學逐步推行「一校一營養師」計劃,讓專業營養師為學童膳食提供意見和審核校內午膳的營養標準,培養學童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身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過去幾天,馬不停蹄到廣東實地考察區內規劃及建設,並且鼓勵青年把握大灣區內的機遇。大灣區內的「九市兩區」要明確各自優勢和定位,做好「錯位發展」;而香港市民亦應多留心大灣區發展,擺脫保護主義的心態,定能齊心將大灣區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灣
24 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去年致函國家主席習近平,獲得中央批准一系列措施支持本港創科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各界紛紛叫好,為本港科研的發展打了一支「強心針」。其中本港的科研可直接接受國家基金研發經費資助,有助融入國家發展大計。
繼上月荃灣海灣花園發生升降機衝頂事故後,上水名都早前又發生升降機奪命事故。有報道指機電工程署正研究推出基金,資助業主更換零件改善升降機安全,長遠會考慮強制淘汰某個機齡以上的升降機。
長期被南亞「假難民」佔據、被形容為「南亞村」的深水埗通州街天橋底僭建區,本月中旬被警方搗破黑幫武器庫,再次暴露「假難民」問題所衍生的社區安全隱患。如何解決「假難民」引發的治安和民生問題,再次引起社會關注。事實上,去年涉及南亞裔人士的刑事案件大幅上升,特區政府必須認真處理「假難民」問題,檢討現時酷刑聲請的政策和機制,並且通過加快甄別遣返、設立非封閉式收容中心等措施,多管齊下杜絕「假難民」繼續湧港,消除社區隱患。
有近40年歷史的石硤尾邨,不少單位日久破損。經民聯今日(5月20日)舉辦深水埗石硤尾邨居民大會,聆聽當區居民對居所存在的問題及舊屋邨重建的意見。不少街坊反映,有單位露台整片天花石屎塌下,亦有小孩和長者不時被掉下的石屎掟中,擔心危及生命安全,要求政府盡快重建及安排原區安置。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表示,聯盟非常關注石硤尾邨居民的住屋安全問題,將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民意,並邀請官員落區視察邨內環境,要求政府盡快重建石硤尾邨,並原區安置居民,使大家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國家主席習近平關於「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重要指示,以及中央各部委為促進兩地業界加強合作拆牆鬆綁,無疑與經民聯的建議不謀而合。我認為,在共建大灣區、互補發展的前提下,香港可利用區內的創科資源,取長補短。期待特區政府與各相關業界加強溝通,為參與大灣區合作的企業和機構提供更多支援,積極推動大灣區資金鏈、人才鏈、創科鏈、產業鏈的協調融合,形成多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