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杜絕「假難民」湧港 加快甄別遣返程序 (梁文廣) – 評論文章

 

長期被南亞「假難民」佔據、被形容為「南亞村」的深水埗通州街天橋底僭建區,本月中旬被警方搗破黑幫武器庫,再次暴露「假難民」問題所衍生的社區安全隱患。如何解決「假難民」引發的治安和民生問題,再次引起社會關注。事實上,去年涉及南亞裔人士的刑事案件大幅上升,特區政府必須認真處理「假難民」問題,檢討現時酷刑聲請的政策和機制,並且通過加快甄別遣返、設立非封閉式收容中心等措施,多管齊下杜絕「假難民」繼續湧港,消除社區隱患。

資料顯示,去年本港整體罪案雖呈下跌趨勢,但涉及南亞裔人士的刑事案件卻大幅上升,被捕的「假難民」多達1500人,較前年暴升35%。今年首季便發生多宗與南亞裔人士有關的罪案。西九龍更是南亞裔「假難民」聚眾鬧事的「重災區」, 「假難民」更不時發生集體械鬥,令區內居民安全備受威脅,當局本月初一度展開跨部門清拆「南亞村」行動,但卻無功而還。

除了治安問題, 「假難民」亦衍生大量社區和民生問題。南亞裔人士長年佔據通州街天橋底,僭建多達200間木屋,引發環境衛生問題,不但對居民構成滋擾和不便。同時,南亞裔人士聚居地已由西九龍,逐漸擴展葵涌、荃灣、天水圍、元朗等地區,社區隱患已呈蔓延之勢。

作為《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締結地之一,本港基於人道理由,有責任向在其他地方遭受酷刑者提供免遣返保護,但酷刑聲請個案的申請成功率一直偏低,而絕大部分聲請者其實都與遭受酷刑無關,但他們仍可通過聲請機制長期留港,累計有數萬人之多,每年合共領取10多億元公帑。部分「假難民」更一邊領取津貼,一邊打「黑工」賺錢,有人更為賺快錢不惜犯法鋌而走險,嚴重影響本港治安,反映目前的酷刑聲請機制明顯被濫用,不但引發大量民生問題,更浪費大量公帑,損害真正有需要者的權益。

由2014至15年起的五個財政年度內,特區政府用於處理酷刑聲請的總開支高達50億元;截至今年2月底,尚待審核免遣返聲請仍有近5000宗。鑒於「假難民」衍生治安、浪費公帑等問題,政府有必要認真處理。基於人道主義立場,香港不宜貿然退出公約,但政府應修訂現行酷刑聲請機制,堵塞濫用漏洞,加快甄別遣返程序,盡快遣返不符資格的「假難民」。

此外,政府亦應加強規管等候甄別人士,研究設立非封閉式收容中心,減少對社區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執法部門必須重槌打擊「假難民」構成的社區安全隱患,還居民安寧。

(刊於  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