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中小企 值得更重視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以「撐企業、保就業、穩經濟、利民生」為主題,整體而言方向正確,惟力度有待加強。中產及中小企對《預算案》寄予厚望,前者向來交稅多、福利少,每年特別期盼財爺派糖;中小企在貿易戰陰霾下,固然期望政府為他們遮風擋雨。豈料退稅退差餉縮水,即時反應難免是有點失望。

十年磨一劍 財案欠全面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政府昨日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筆者非常歡迎政府今年決定預留60 億元發展新的海濱長廊及休憩空間,改善海濱設施。本港海濱發展潛力巨大,筆者及一眾環保人士在過去10 年間鍥而不捨的建議政府在維港兩岸打造優美怡人的海濱長廊,因此筆者歡迎政府這一項政策。但維港海濱水質欠佳,海濱臭味難當更一直是維港兩岸海濱的痛處,在此建議政府應再撥款100 億元作為改善水質的基礎性投入基金,不要只顧着發展海濱設施這個「硬件」,而忽略了水質這個重要的「軟件」。

要求「撐企業、促經濟、反民粹、惠民生」
經民聯促政府善用盈餘
大手出招刺激經濟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月27日)公佈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經民聯立法會議員今日在記者會上歡迎特區政府採納聯盟早前提出的50多項訴求和建議,例如撥款進一步推動旅遊業、優化海濱、推動再工業化等。聯盟認為該份預算案穩中有進,但在目前嚴峻的經濟環境下刺激經濟的力度不足,亦未見有太多具體措施促進業界盡快開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因此以十二字來表達對特區政府的訴求:「撐企業、促經濟、反民粹、惠民生」。

經民聯全國「兩會」提逾24提案建議
籲促基建航運旅遊金融等全面互通
力拓粵港澳大灣區機遇

全國「兩會」將於北京召開,經民聯多位領導以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今日(2月25日)公布將提交予「兩會」的20多個建議和提案(詳見附件)。中央政府日前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綱要》),訂立明確定位和方向,經民聯就促進和加快大灣區的發展出謀獻策,在旅遊、基建、航運、商貿、金融、教育、創科等範疇提出一系列具體建議,以加強粵港澳深度合作,冀助香港抓緊發展大灣區帶來的機遇,擴大發展空間。

經民聯舉辦第三屆「動物許願節」
盧偉國籲社會尊重生命
關注動物權益

經民聯第三屆「動物許願節」今日(2月23日)於大埔林村許願廣場舉行,吸引近二十個關注動物權益的團體參與,共同宣揚領養動物及保護動物權益的訊息,為「毛孩」的福祉出一分力。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表示,聯盟鼓勵公眾領養被遺棄動物,為牠們展開第二階段的生命,促進人寵共融。他呼籲市民飼養動物前,需充分了解動物的品種和特性,並慎重考慮家人及自身情況,以避免日後出現棄養的情況。

環保綠色酒店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經過近四個月試業,香港海洋公園萬豪酒店今個星期正式開幕。啱啱星期二元宵節晚上,我哋舉行咗盛大開幕酒會,好高興得到行政長官、中聯辦副主任、同埋外交部副特派員,仲有一眾政商界、演藝界以及傳媒朋友支持,一齊嚟join我哋嘅開幕酒會。

做好分工 達至共贏 (洪為民) – 評論文章

千呼萬喚出來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當中有不少是回應各界對大灣區的訴求及期望,為未來大灣區發展提供了重要方向。《規劃綱要》也談及香港、澳門、廣州、深圳這四個主要城市的定位,及區內城市的錯位發展,筆者相信能避免同質競爭發展,因應城市的各自特色做好分工,達至互利共贏。

保持特色 發揮優勢 帶動發展 造福市民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打破地理空間和市場限制,為香港拓展了巨大的經濟腹地和發展機遇。香港投入大灣區建設,應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保持和發揮香港「一國兩制」這個最大特色和優勢,為大灣區與國際市場對接提供制度上的靈活和優勢;二是發揮香港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優勢,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三是拓展大灣區及「帶路」市場,突破香港產業發展樽頸;四是通過制度創新在大灣區實行「港人港稅」,為港人提供更優質工作生活環境。

規劃藍圖既定 貴在妥善落實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中央政府經過長時間的籌備,近日正式公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確立了整體發展目標,即到2022年,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以及到2035年,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同時,為粵港澳大灣區提出五大總體戰略定位,又以香港、澳門、廣州和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各自賦予角色和定位,訂立明確指引和方向,並通過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以形成強而有力的協調機制,相信如此佈局既有助區內各方優勢互補,深化合作,也有助香港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的長遠持續發展揭開新一頁。規劃藍圖既定,還有待區內各方群策群力,妥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