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實體展覽 帶動經濟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疫情趨穩定,香港嘗試舉辦一些實體展覽,如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French May、Art Central,以及貿發局的「時尚購物展」等。這充份展示疫下的香港,有能力安全地舉辦大型活動,希望稍後逐步有序舉辦更多大型實體展覽和會議,既豐富市民生活,亦為經濟復甦注入更大動力。
疫情趨穩定,香港嘗試舉辦一些實體展覽,如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French May、Art Central,以及貿發局的「時尚購物展」等。這充份展示疫下的香港,有能力安全地舉辦大型活動,希望稍後逐步有序舉辦更多大型實體展覽和會議,既豐富市民生活,亦為經濟復甦注入更大動力。
香港回歸近二十四年,昨日是香港政制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立法會通過《二○二一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從今以後,「愛國者治港」原則全方位確立,貫穿特區管治架構及立法機關,香港政治生態可望迎來新景象,強化行政主導,務實政治將重新成為社會的主流價值。
立法會今日表決通過《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經民聯表示歡迎和支持。經民聯認為,完善選舉制度的本地立法順利通過,標誌著中央重大決策在香港全面落地,香港將進入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的「一國兩制」實踐新階段。經民聯期望在完善選舉制度後,本港行政立法關係得以良性互動,管治架構實現良政善治,社會拋開政治爭拗,聚焦發展經濟,創造財富,從而惠及民生,令積存已久的深層次問題得以解決。
完善選舉制度,被視為是在公職人員宣誓的條例通過後,落實愛國者治港的另一步。去年6 月中央頒布的《港區國安法》,止暴制亂,即時見效,可謂一服止痛藥,但香港距離真正落實一國兩制仍有一段路程。香港特別行政區乃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750 萬香港人和14 億中國內地同胞是命運共同體。熟悉中國政治、歷史及一國兩制的人也許會同意,只有在香港選舉制度改革後,香港恢復繁榮穩定,方有機會達至普選及真正落實一國兩制。
《2021年公職(參選及任職)(雜項修訂)條例》5月21日生效,一批攬炒派區議員紛紛在《條例》生效前後辭職,以示不會宣誓效忠自己的國家及香港特區。《條例》旨在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在2016年對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的解釋和香港國安法對公職人員宣誓的規定,《條例》清晰訂明了擁護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提述的涵意、引入區議員須作出宣誓的規定、明確宣誓要求、劃一監誓人的安排、完善處理違反誓言的情況的機制,以及就相關情況在公共選舉中加入參選限制。宣誓本來是件自然不過、毫無困難的事,但對香港攬炒派來說,就難過登天。
近日,關於如何促進新界北發展,在立法會引發一番討論,這個議題實質上牽涉到困擾香港的最大民生問題,即土地和房屋長期供不應求,勢必引起社會各界關注。
經民聯一直關注本港醫生人手不足的問題,特區政府今日(18日)終於踏出一步,建議修訂《醫生註冊條例》,放寬讓非本地受訓的港人醫生回來香港執業,聯盟表示歡迎及全力支持。聯盟認為,修例有助吸引在香港以外地區培訓的香港永久居民回港服務,紓緩醫生人手嚴重短缺的問題,對整體醫療質素以及醫生的工作環境皆有益處,亦能夠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優質更到位的醫療服務。
疫情漸穩定,本港經濟開始復甦,首季GDP增長有百分之七點八,結束連續六季負增長。雖然數字反彈,但受疫情及社交距離措施影響,不少零售、餐飲及旅遊等行業仍深受壓力,失業率仍高企。很多業界希望在「疫苗氣泡」下,能夠逐步放寬營商限制,讓業界也受惠於復甦的勢頭。
變種病毒殺入社區,一時間令抗疫疲勞的港人,驚覺其實疫情仍未遠去。過去一年多,香港人憑着永不放棄的精神,停住眼淚鼓起勇氣,終於等到疫苗供港。在接種率持續上升下,市民生活逐步回復正常,我們與擺脫疫情間的距離,或許只有一針之隔。